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数码 > 正文

“小二,切二斤肉来”,宋朝人口中的二斤肉,究竟是什么动物的肉?

摘要: “小二,切二斤肉来”,宋朝人口中的二斤肉,究竟是什么动物的肉?最佳答案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我们常在古装影视作品中听到“小...

“小二,切二斤肉来”,宋朝人口中的二斤肉,究竟是什么动物的肉?

最佳答案 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我们常在古装影视作品中听到“小二,切二斤肉来”这句话,而宋朝人口中的这二斤肉其实指的是牛肉。牛在古代社会中地位非常高,因此牛肉不可随意食用,牛耕技术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彼时,出现这样的技术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改革,于是牛便是不可替代的农业生产动力。

各个朝代的统治者皆对保护耕牛做出一系列明文规定,不得随意宰杀,否则会面临刑罚。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除开一部分农村地区还在使用牛耕技术以外,大部分地区早已用机械代替耕牛。

既然在古代社会牛如此重要,又受到法律保护,但还是能在历史书籍或影视剧中看到很多吃牛肉的场景。例如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先说豹子头林冲,林冲的妻子因貌美遭到高俅之子调戏,而林冲自己也被高俅所陷害,被朝廷发配至沧州。

在沧州被陆谦算计,林冲一怒之下杀掉陆谦,决定连夜上梁山。一路上风雪交加,冷气刺骨,终于看见一家酒馆,林冲急忙入店,坐下后问小二要上一壶酒,并点上二斤熟牛肉暂做歇息。

还有一次,嫉恶如仇又侠肝义胆的李逵和宋江等人一起去饭馆吃饭,当小二说没有牛肉,只有羊肉的时候,李逵一顿怒骂。“吴中羊价绝高,肉一斤,为钱九百”,可以看出虽然牛肉难得,但实则羊肉更贵。

一是养殖羊的地方少,二是因为羊皮可以作为军需用品的制作原材料,辽国作为北宋的邻国也会控制羊的输出。在那样的环境下,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享受得起羊肉,并以此代表高品质的生活。

李逵听见闻小二如此说,顿感自己被小瞧很没面子,以他的火爆脾气自然会怒骂小二,好在有宋江当和事佬,羊肉他们也是吃得起的,最后以小二端上两斤羊肉告终。此外还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鲁智深,因打死镇关西避祸出家做和尚。

一次鲁智深到一家小酒馆询问小二店中都有什么下酒肉?小二说牛肉都卖完了,只剩下一些素菜。结果鲁智深还是闻到一阵肉味,顺着肉味寻去,才发现是墙角一个锅里炖着狗肉,便要来半只狗肉下酒。

那为何民间饭馆还能卖牛肉呢?一是在古代社会中耕牛虽然明令禁杀,但并没有禁食。那些自然死亡或不能用于耕种的牛流入市场上是不被阻止的,为满足不同客人口味的需求,饭馆接受牛肉做成菜肴帮其招揽生意很是常见。

二是我们现代生活中也提倡“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的宣言。虽说古代有对牛的法律保护,但种种因素导致其无法完全禁止。且牛皮、牛筋亦是古代军备用品的原材料之一,因此“违法”的宰杀在一定程度上被朝廷默许。

除了前面提到的牛肉和羊肉在当时的现状以外,那其他肉类呢?宋朝饮食业很发达,在《清明上河图》中经营餐饮业的店铺有将近所画全部楼宇的一半,鸡鸭鱼等肉类可以正常买卖到饭馆做成美味的菜肴。

而猪肉亦是,“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苏东坡被贬黄州时写下此诗,也就是现在的武汉市黄陂区,大意是说在黄州有那么好的猪肉,价格缺非常的便宜,有钱人家不吃,贫困人家又不会煮。

于是便出现我们如今所熟知的“东坡肉”,现在的“东坡肉”因为各种佐料和食材的原因,在做法上定是比苏东坡做的改进许多,但有一点是未曾改变的,那就是“柴头罨烟焰不起”,也就是微火慢炖的意思。

自古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不管是牛肉、羊肉、猪肉还是其它常食用肉类,都能满足相应的营养需求。其实在中国因为生活环境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对牛肉食用并不是很多。但在国外像美国这样的一些西方国家里,牛肉是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主要食材。

其他网友观点

“小二,切二斤肉来”,这是我们在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常见的台词。那么这个肉到底是什么呢?尤其在宋代,这个肉到底是什么肉?

两宋时代物华天宝,食物资源十分丰富,加之地理位置限制,大多生长在江南膏腴之地,不愁吃喝,无论是瓜果蔬菜,还是鸡鸭鱼肉都比较丰富,我就来简单的分析一下。

首先排除鸡鸭鱼

无论是宋代,还是现代。我们去饭馆吃饭从来就不会切二斤鸡鸭鱼,因为它们多数以整只出现在饭桌上。当然,宋人对于鸡鸭鱼,还是挺喜欢的。像《东京梦华录》、《梦梁录》以及《武林旧事》中都有这些肉的菜名。例如:

鸡肉,绿笋鸡、鹅奈香新法鸡、酒蒸鸡、五味炙小鸡等;

鹅肉,香酪鹅、绣炊鹅、间笋蒸鹅等;

鱼肉,苏骨鱼、酒吹鯚鱼、脍鲈鱼、银鱼炒鳝等。

其他的野味、海鲜也是宋代人饭桌上的常见物。

不是这类水产和禽类,那只能是红肉类了:猪肉、牛肉、羊肉。

市井代表——猪肉

猪肉是两宋市井文化的代表,像苏东坡有名的菜品:东坡肉、东坡肘子之类的。在两宋,猪肉确实是老百姓餐桌上常见的肉品,那么去饭店吃的一定是猪肉喽?

那也未必,其实如果有点小钱儿的宋人,其实是以吃猪肉为鄙的,如果能去下馆子的人,估计不会点猪肉。

法律严禁——牛肉

牛肉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是禁止被杀的,尤其是耕牛,毕竟牛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力。在《宋刑统》就明确规定,盗杀牛马者为首要杀头,偷宰耕牛要被流放一年半。那么吃牛肉肯定不行喽?

其实也不是,因为宋代的贸易十分发达,尤其和大辽国的贸易。辽国盛产牛羊,而他们却爱吃猪肉,所以民间与辽国互换牲畜的机会还是非常多的,所以在野史笔记中,两宋贩卖牛肉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儿。

但是,牛肉的产量并不高,尤其在那个生产力并不发达的时代。所以,我个人认为昂贵的牛肉,老百姓也未必都消费得起。另外,在上述所说的古籍中,基本没有介绍牛肉吃法的,可见牛肉并不算太流行。

至于说是不是马肉?那玩意儿我吃过,口感很一般,而宋朝军队都没多少马呢,何况民间。

最有可能——羊肉

我认为,羊肉可能性最大。牛羊肉代表宫廷饮食文化,牛肉又相对较少,所以羊肉就成了达官贵人主要的肉食。所以说,在当时吃羊肉多少代表着一些身份的象征。关于羊肉的菜品就有:大骨蒸软羊、五味杏酪羊、笋细抹羊、改炙羊、羊血糊等等做法。

上行下效的道理大家都知道,有点钱儿的老百姓肯定也会附庸一下,下馆子点羊肉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

另外,吃羊在民间也不犯法,羊的产量也比牛要高,主要是辽国的产量高,羊肉在市井的流行程度肯定更高。

在宋代,当时的人和现在的国人一样,凡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什么都吃,上述的古籍中,关于宋代的吃食是在是非常之多,除了肉类,主食、蔬菜乃至零食,都非常的丰富,加上宋代节日众多,这也刺激了民众的消费能力。饮食是宋代繁荣文化的一个缩影。

其他网友观点

大家在古装剧中都会看到,一个大汉拿着刀,然后往桌上一放,张口就喊:“小二,切二斤肉,拿一壶酒。”

尤其是在水浒传中这种场景更为常见,大家都知道水浒传的故事发生在宋朝,确切的说是发生在北宋年间的故事,有人要问了究竟这二斤肉是什么动物的肉呢?

一开始看水浒传给我的感觉是酱牛肉配的酒,可是后来我看了《东京梦华录》更觉得应该是猪肉。《东京梦华录》第四卷有一个描写食店的文章,原文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大凡食店,大者谓之分茶,则有头羹、石髓羹、白肉、胡饼、软羊、大小骨、角?犒腰子、石肚羹、入炉羊、桐皮面、姜泼刀、回刀、冷淘、寄炉面饭之类。”这其中有一种美食叫做白肉,我查了典故,宋朝的白肉是宋朝的肉制品之一,指的是砧压去油后的肉,泛指熟猪肉。所以我认为切二斤的肉多指的是熟猪肉。

那么有人问了,为什么不是牛肉呢?我分析认为,在古代是没有机械化可谈的,牛作为那个时代农耕的主要劳力,是不会被轻易的杀掉做成酱肉和其它美食的,被看做农业“工具”的牛,除非老死、病死,否则是不会被允许杀掉的,既然是病死或者老死了,那更不可能作为食物来出售了,病死的牛容易传染疾病,老死的牛口味应该不会太好。

还有一种肉也是宋朝时代的主要肉类,那就是羊肉。大家是否记得《水浒传》第一场中史进遇到王进的时候,就让家人杀一只羊用来招待对方,还有鲁达打死镇关西跑路的时候,遇到赵员外,赵员外马上让人“杀一腔羊”款待。还有宋史中记载,宋真宗的时候,单是宫中一年便消耗数万只羊,这些羊全部产自陕西,以冯翊县出产的羊肉“膏嫩第一”。宋仁宗、宋英宗时的羊肉一般都是从河北一带选购,并且每年还要跟辽国购买数万只羊。到宋神宗时,宫内御厨消耗羊肉四十三万四千四百六十三斤四两,猪肉四千一百三十一斤。

既然羊肉消耗比猪肉多,为什么我还认为“切二斤肉”是猪肉呢,因为当时宫中以羊肉为主,但是民间却以猪肉为主,因为羊肉需要从外地运来,甚至到辽国采购,这不是普通百姓能消费的起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宋朝时“小二,切二斤肉”这二斤肉就是白肉,也就是熟猪肉,大家觉得我分析的有道理吗?如有不同的意见欢迎评论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