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老师读名著】佛弟子应该怎样读《西游记》
《西游记》被列为中国四大名著,又是中小学生必读书,也是中国家喻户晓的著作,几乎人人必读《西游记》。许多人也正是在看着《西游记》电视剧、《西游记》电影、读着《西游记》压缩版或原著长大起来的,可以说,中国人,无不受《西游记》的影响,无不知《西游记》里的人物与故事,无不喜爱《西游记》里的人物形象。
但是,读书,一个重要的思维是,必须学会批判式阅读,以审辩式思维来看书,这也是现代中学生、特别是大学生学习成长的一个重要素质。只有通过批判式阅读,才能培养起一个人的独立思维,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认知。
而做为佛弟子,除了有批判式阅读、审辩式思维之外,还要对这本名著有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
《西游记》是一部佛教色彩非常浓郁的名著。很多人也正是通过《西游记》才对佛法有了些认识,也正如人们很多认识佛教的途径一样,常常是通过看电视、电影,读小说等等途径认识了佛教,但同时也歪曲着佛教,一不小心,有意或无意地诽佛谤佛,为自己制造了不少的口业、意业。有些人还通过《西游记》来学习佛法、认识佛法,那更是大错特错了。
我们必须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西游记》从佛法角度,是一部充满诽佛谤佛观念的著作,必须提高警惕,虽然里面也体现了某些佛法的思想与观念,但总体上却是对佛法有许多的不敬的。
一般而言,读《西游记》,主要是从其突出的文学艺术角度、特别是高超的语言艺术角度来看待的,当然里面也有许多给人思想的、生命的、为人处世的一些有益的启示,但从佛教角度,我们要有着清醒的认识。
做为佛弟子,我们首先要坚信正法,不求外道,不被书中一些似是而非、观念混淆的所谓的佛法观念所迷惑。
成观法師就曾针对《西游记》如下开示:
世俗所传之《西游记》,其实是信仰道教的小說家吳承恩,讽刺诋毀佛教之所作;因为于此小說中,唐僧被刻划成一個庸懦无能之辈,只会听猪八戒的小話,钳制孙悟空。又,吳承恩將受持「八戒」(八关斋戒)之人,比喻作“猪”;甚至将“悟到空理之人”(悟空)比作猴子;将清净之修行人(沙僧)比作河妖;故其毀谤佛法之心实甚阴毒。然末世无知之人,不知究里,竟将《西游记》当作是弘扬佛法之作,且常于聚会中,扮演“三藏取经”,实在非常不当。讲到《西游记》,在別的著作里讲到这个吳承恩,他不是佛教徒,他是以谤法谤僧的立场来写《西游记》。
虚云法师也曾开示说道:
其实《西游记》和《封神榜》本来就是历史上佛道相争、互为攻击的产物。这部书的大概来历是这样的:
当年北京白云寺白云和尚讲《道德经》,很多道士跑来听后都做了和尚,长春观的道士就不愿意了。以后打官司,朝廷为化解矛盾,令长春观的道士改名为长春寺,白云寺更名为白云观。道士们并不服气,写了一部《西游记》的小说骂佛教。看《西游记》的人要了解这一历史背景,就能看出它的真相。最厉害的是小说中描写唐僧取经回到通天河,全部佛经泡水后文字没有了,只留下“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这就是影射玄奘法师所翻译的佛经全部是假的。可惜的是,世人误信《西游记》,却大多把真实记载史实的《西域记》埋没了。
所以,《西游记》从来就不是一部真正的反映佛法的文学著作,读者绝对不可以通过《西游记》来学习佛法、认识佛法。
当然,文学作品毕竟是文作品,不是真实的历史事实,而且欣赏者也不需要把它当做真实发生的事情来读,但是里面反映的观念,却是需要我们明辨是非的。
比如:
1、阿难、迦叶居然会跟唐僧师徒索贿。作为著名的大阿罗汉,佛教的杰出代表,久经考验的修行者,阿难、迦叶居然索取贿赂,这分明是一种严重诋毁。?
2、石头里生出一个猴子。我们的世界分为能够造业并且生死轮回的有情,与不能造业、不入轮回的器,两个部分,两个世界,泾渭分明,不容混淆。植物有生命,但是不能造业,既不能作恶,也不能行善,所以不入轮回,不是有情。石头能孕育一猴子,这个猴子居然还成了斗战胜佛——这完全是不合佛理的。
3、《真假美猴王》一节,观世音菩萨竟然不分出真假美猴王。观世音菩萨是最著名的大菩萨,慧眼遍照一切世界,居然看不出哪个猴子是真,哪个是假,还出了个念紧箍咒的馊主意。菩萨一念咒,以为真的才会疼,结果俩猴子同时喊疼,把菩萨给弄糊涂了,测试宣告失败。观世音菩萨佛号“正法明如来”,这样一个终极慧眼拥有者、观察一切世间无不见者,居然看不透六耳猕猴的戏法!
4、《真假美猴王》一节中的地藏王菩萨,也是正等正觉的大菩萨,智慧境界等于佛。他判断俩猴儿谁真谁假,却要借助一只畜生,名唤“谛听”。这个畜生听明白了,告诉地藏王菩萨,说我已经知道谁是假悟空了,但是妖怪厉害,咱们不能说破。地藏王菩萨一听,慌了神,那可怎么办?“谛听”倒是言简意赅,只答了四个字:“佛法无边”,言外之意就是咱们得打发这俩猴子去找如来佛。地藏王菩萨早已成佛,只是因为愿力特殊,不示现成佛的相而已。因此,在这里明显是对这位大菩萨存在着严重的歪曲的。
5、大乘、小乘果位按照功劳大小,像职称一样予以赏赐。如唐僧“喜皈依,秉我迦持,又乘吾教,取去真经,甚有功果,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因“隐恶扬善,在途中炼魔降怪有功,全终全始,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斗战胜佛。”猪悟能因“因汝挑担有功,加升汝职正果,做净坛使者。”沙悟净“幸皈吾教,诚敬迦持、保护圣僧,登山牵马有功,加升大职正果,为金身罗汉。”白马“皈我沙门,每日家亏你驮负圣僧来西,又亏你驮负圣经去东,亦有功者,加升汝职正果,为八部天龙马。”
这分明是一幅《论功行赏图》!佛位怎能可以“加升”,八戒竟然得了个“品级”,简直是一塌糊涂,荒谬绝伦。佛果,是遍知一切的觉悟者,“觉悟”怎么可以赐予或者加封?罗汉,是烦恼灭尽不入轮回,这怎么也成了一个“职称”?何况大乘、小乘唯以有无“菩提心”分别,沙僧好歹也跟了唐僧一路,吃苦耐劳,到头来师父和猴子成了佛,自己就封一“罗汉”?这里体现着对佛法的严重歪曲。
关于歪曲诋毁佛法的地方还有很多:
如:作品中多次显示大至大诚的大唐和尚的“脓包相”;悟空咒菩萨“合该一世无夫”;戏称如来为“妖怪的外甥”;在十六回中写观音院长老的谋宝贪财;在三十六回中写僧官之欺下媚上,僧人贫富不均;在三十九回中写文殊菩萨为报三日水灾之恨谋杀国王;等等。看到这些,做为佛弟子要清晰地认识到,这不是真正的佛教,这是对佛法的歪曲与诋毁。
当然小说对佛法也有相当的赞美:
书中的佛祖、菩萨都是惩恶扬善的代表者,他们所居之地,均是一片祥光瑞气,作者对他们的相貌描写也充满敬仰之意。
作者让自己所创造的英雄孙悟空皈依佛门,让他在佛门中“改造”自己。
作者把澄清环宇,天下大治的希望寄托在佛祖及其所创造的“三藏真经”——也就是所谓的佛经中。表现出了作者对理想佛界的强烈向往与追求。
但从总体上说,作者对真正的佛教、对正法是一知半解的,知识是零星散乱的。因此《西游记》根本不是一本关于佛教的书,只是一部利用佛、道、儒等思想中的个别零星碎片而写就的一部反映现实社会的虚幻的文学作品。我们也只能把它当作文学来读。
严格地说,只要不是开悟之人明心见性的言论或所讲的法,不是大乘经典所言的话。都是在讽刺佛教,都是谤佛谤法,造下业因,轮回缠缚,久不得脱。不但是《西游记》,甚至许多书店流通的出版的各种未开悟的法师或居士,甚至普通人所写的各种佛经的解释,释义,佛经的思辨文字等等都属于傍佛谤法。当然,这只是严格意义上这样说,从解脱的角度说。
当然也有人试着从佛法的角度解读此书,如:(下文较长,但却很有新意,可选择性阅读)
《西游记》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这师徒五人只是一个人!孙悟空是人的心,唐僧是人的身,猪八戒是人的情欲,沙和尚是人的本性,白龙马是人的意志力。
于唐僧师徒而言,他们最终历经磨难,乘风破浪、到达灵山,修成正果,于个人而言,是一个人成长的整个过程,克服自身不良的习气,排除所遇到的魔障,在自己的取经路上,寻找,超越,并实现自我。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本身就是唐僧,是孙悟空,是八戒......,而我们的一生也就是一部《西游记》。
孙悟空是斜月三星洞中菩提祖师的弟子,“斜月三星”就是个心字(斜月不就是那一勾吗?三星不就是那三点吗?),所以孙悟空是心的弟子,也是心。这一颗骚动不安的心,于天堂地狱善恶之间自由穿梭。《楞严经》上说心有七十二相,悟空也就有72变,世人的心非常善变,瞬息间七十二变。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黄帝八十一难经》上说“人昼夜呼吸一万三千五百息”,所以金箍棒是气。什么东西能够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大能通天,小之则如绣花针呢?不就是人的气度吗?
五行山压住悟空,象征着世俗世界的金木水火土那样强大地压住了那颗上天入地的心。五行山也象征着佛学中的“贪、嗔、痴、慢、疑”,佛祖说这五个字概括了一切人的身行心念,即便是孙悟空,依旧逃不出这五个字。闹天宫时的孙悟空正是被这五毒所困。现实中,又有多少佛门弟子,自以为有所悟,精心力修“戒、定、慧”,到头来依旧不离“贪、嗔、痴”,只因不了解“贪、嗔、痴”的本质。五行山后为两界山,过了这一山,曾经那颗骚动不安的心终于跳出三界了。
孙悟空一个筋斗就十万八千里,正好是灵山的距离,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灵山再远也就是心的一个念头就到了!善恶只在一念之间,一念就可成佛,一念也可成魔。师徒五人在西天路上打妖怪,其实指的就是一个人在人生路上除心魔,取经就是一个修心的过程。真正的灵山,就在我们的心中。这也就是孙悟空常常对唐僧说的那句话:“只要你见性志成,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还有唐僧刚开始踏上取经路时,乌巢禅师传授他一部《心经》,并且也对他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但是唐僧听不懂啥意思,最后直到抵达灵山,由孙悟空点醒了他之后,他才明白。因为要靠心来点醒自己,才能明白,而且那时候心魔全都除掉了,也就领悟了。
“定心真言”紧箍咒能定心、约束心,让心疼了又疼。收伏悟空之后,也就归正了那颗七十二变的心。孙悟空一上路就打死了六个强盗,在原著中,六个强盗的名字分别是“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身本忧、意见欲”,这就是六根。孙悟空打死了六根,说明六根清净乃取经之本。白龙马是意志力,人的意志起初就像野马,只有确定了前进的目标,才能专心专意的取得真经。收伏小白龙,达到心意合一,只要心意合一,志向坚定,没有到不了的西天。后来又收了八戒和沙僧,“身、心、情、性、意”这个最完美的团队就组成了。
西天路上,悟空化斋前经常在地上划一个圈,这是心给人定的界限,但人的身体(唐僧)总是会被欲望(猪八戒)牵着走!于是人(师徒几个)就容易离开内心(悟空)设定的界限(划的圈),于是一出界限便遇上种种心魔(妖怪)。
西天路上的每一个妖怪都是有含义的!所有的妖怪全都是一个比喻!全都是心魔的幻化。每一个妖怪所代表的都是世间那些牵绊人的东西,都是一个人自己的心魔!西天取经的过程就是一个人去除心魔的过程。师徒五人在取经路上不断的去除妖怪,指的就是一个人在人生路上不断的战胜心魔!
例如,黑熊怪是心魔,悟空的嗔念使他催火烧了观音禅院,于是出现了阻碍他成佛的心魔,于是黑熊怪就来了。
牛魔王也是悟空心魔所变,红孩儿、牛魔王、火焰山都是心头上的火焰。牛魔王与悟空为结拜兄弟,又势均力敌,所以发火就是自己跟自己较劲。火焰山形成原因是早年孙悟空踢下一块火砖,火焰山大火正是悟空出八卦炉后为出一口恶气而放的,到头来却烧伤了自己。火焰山这一难是由孙悟空早年顽空之心所生,所以说“牛王本是心猿变”,要“打破顽空参佛面”,在这里孙悟空剪除了顽空之心。
白骨精的三个形象分别代表了一个人的情、爱、欲,心将它们全部打死,说明在人生的路上我们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爱、欲,不要让其成为我们前进的障碍。
金钱(金角大王、银角大王)能把人心捆住、封住,难以逃脱。作者将这个道理比喻成了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用幌金绳把孙悟空捆住了,用紫金葫芦把孙悟空封住了。
七个蜘蛛精代表人的七情六欲,七情六欲就像蜘蛛结的网一样,能把人困住。世人因思(丝)生情,被情丝缠绕。蜈蚣精身上有千只眼睛,乃是人眼所见的各种物质欲望的象征。
蝎子精代表美色,美色就像蝎子一样会勾人。
真假美猴王,一个真心向佛的悟空击败了一个不真心向佛的悟空,其实是自己的两种意志互斗,是一个人的两颗心。书中很明确的说到这一难是由师徒四人的心魔所生,孙悟空的“神狂之心”,唐僧不辨真假的“道昧之心”,猪八戒沙僧不肯说情的“嫉妒之心”,师徒师兄弟之间的“猜忌之心”。生出了“二心”,就必须除掉第二颗心,只有打消二心,一心一意,才能取得成功!所以假孙悟空被打死了,师徒几人才得以继续上路。
对唐僧师徒而言,历经磨难,去除了一路上的妖魔鬼怪,终于到达灵山了,也就成佛了。对一个人而言,克服了自身的种种习气,魔障消灭,即见灵山。
等等。
不同的角度,可以读出一个不一样的《西游记》。
作者:史遇春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徒四位,牵着白龙马,一路西行,前往灵山圣地拜佛求经。
一路上降妖伏魔、历尽艰险,遭受九九八十一难之后,唐僧师徒终于到了雷音寺。
拜见佛祖罢,佛祖吩咐座下弟子管待唐僧一行,并命座下弟子赐予他们真经。
佛祖自说他的话;座下弟子也自行其所是。
佛祖座下弟子,有摩诃迦叶。
据载,摩诃迦叶人格清廉,深受佛陀信赖;于佛弟子之中,摩诃迦叶曾受佛陀分予半座。
接到佛祖管待、赐经的吩咐之后,摩诃迦叶才不管唐僧师徒的什么降妖伏魔、什么历尽艰险、什么八十一难,他仍旧是按照自己的规矩,照收常例钱不误。
所谓常例钱,就是旧时求官家办事时,按照惯例必须送进的钱款;这也是旧时官员﹑吏役向人勒索钱财的名目之一。
官家有常例钱,佛家也有常例钱。
摩诃迦叶苦苦索要常例钱,唐僧无方,只能命令徒弟搜遍行囊。
结果,搜遍行囊,并无物可送。
万般无奈之下,唐僧只得狠心,将临行前唐王御赐的紫金钵盂拿出,十二分不情愿地割爱相送。
随后,才得了真经。
众所周知,猪八戒有三大爱好:贪吃、好色、爱财。
见师父送了紫金钵盂给摩诃迦叶,正好触了猪八戒的爱财之心,他是好生气愤。
在拜谢佛祖赐经时,猪八戒忍不住心中的火气,当着佛祖的面,他当场就发作了:
“这是取经,还是买经啊?颁赐真经时,迦叶长者向我们索要常例钱,他还私下里受了我们的紫金钵盂!”
摩诃迦叶自收常例钱以来,从来就没有见过这么莽撞的汉子。
当时,大庭广众,被老猪这么公然说破,一时羞愧难当,摩诃迦叶的脸皮都起了皱纹。
佛祖就是佛祖,他并未作势立威,只是笑笑地说道:
“八戒,你们就不要埋怨了!佛家弟子也是要穿衣吃饭的!”
佛祖说完之后,看见猪八戒还是满脸的不高兴,于是,他继续面带微笑地说道:
“前一次,舍卫国的赵长者请我座下众位弟子下山,将此次颁赐你们的真经,只是在他家念诵了一遍,众位弟子归山,还讨得赵家三斗三升的麦粒黄金!”
听佛祖这么一说,这个时候,唐僧狠狠地瞪了猪八戒一眼。
猪八戒就是猪八戒,他哪里管你唐僧瞪不瞪的。
佛祖见状,还是笑着说道:
“就你们的那个钵盂,又能值得几斤几两黄金,这也在话下吗?”
猪八戒一听,佛祖说是,念诵一遍真经,就收了三斗三升黄金,他心中先是一惊。
接着,他再被佛祖那么一问,你们的那个钵盂又值几两黄金,他更是震动。
此时,猪八戒就像是被箭射穿了嘴巴的雁,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虽然被佛祖一说一问,猪八戒一时没了言语,但是,他心里的恨气仍然在。
唐僧师徒拜谢完佛祖,告辞离开。
出来之后,猪八戒还是非常恼恨,他边走边嘟囔着:
“整天说着要见佛祖、要见佛祖,原来,佛祖也是个要钱的!”
唐僧是个明白人,他知道猪八戒一时还没转过弯来,就笑着劝诫猪八戒道:
“八戒,你不要烦恼,我们回去之后,少不得也要替人家诵念这真经的!”
(全文结束)
上一篇:万里长城十三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