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常识 > 正文

一战后,德国军队的高级将领里不少是有贵族家庭背景,希特勒是怎么让他们愿意效忠的?

摘要: 一战后,德国军队的高级将领里不少是有贵族家庭背景,希特勒是怎么让他们愿意效忠的?最佳答案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我是东斯坦因...

一战后,德国军队的高级将领里不少是有贵族家庭背景,希特勒是怎么让他们愿意效忠的?

最佳答案 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我是东斯坦因,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

一战结束后,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共需赔偿49.9亿英镑的战争赔款,即1320亿马克,且以黄金支付。这么一大笔沉重的赔偿给德国戴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锁。

凡尔赛条约,引起了整个德国的愤怒。德国上至权贵,下至贩夫走卒都对《凡尔赛条约》报以敌视态度。打破《凡尔赛条约》的枷锁,使德国重新崛起,成为了那个时代德国人共同的目标和诉求。这样的时代背景,使德国军队与希特勒有了共同的目标和利益,也为之后两者的合流奠定了基础。

希特勒通过街头政治起家,上台后希特勒又通过一系列的政策,让德国走出了一战的阴影,经济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样的履历,使希特勒在德国具有极大的威望,当时绝大多数的德国人都是希特勒的拥护者。

德国人民的拥护,使得希特勒为首的纳粹掌握了德国的国家大意。在国家大意面前,就算德国军队中那些贵族出身的高级将领不喜欢希特勒又能怎么样,要知道德国军队的普通士兵大都来自德国普通家庭,而他们和他们的家庭则大都是支持希特勒的。最终这些贵族将领只能妥协。

当然,希特勒对这些容克贵族也不放心,始终提防。希特勒为了削弱军官团的影响力,增加个人威信,建立了党卫队和最高统帅部,架空了总参谋部,在实质上剥夺了军官团的指挥权。

霍亨索伦皇室统治德国多年,在德国国内拥有很多支持者。一战后,德皇逊位,这些德皇的支持者就成为了保皇派,其中多数都是容克贵族(德国陆军的支柱)。因此,保皇派在德国军队影响力很大。

1933年初,德国霍亨索伦皇室曾致函兴登堡,敦促其授权希特勒组阁,威廉二世也为纳粹党提供了200万马克的援助,同时还派自己的儿子回到德国参加了纳粹。德国皇室希望希特勒能够帮助他复辟德国皇室。而希特勒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也假意逢迎、虚伪以蛇。

希特勒与德国霍亨索伦皇室之间暧昧不明的关系。使德国国内很多的保皇派,看到了德皇复辟的希望,开始支持希特勒。不过当,希特勒羽翼丰满之后,就一脚踢开了霍亨索伦皇室,成为德国的独裁者。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个赞,还有“关注”!!!

其他网友观点

二战后,很多二战德军军人们极力撇清与希特勒纳粹的关系,比如辩解说打侵略战争是遵守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信条,比如对纳粹屠杀之类的罪行一无所知等等。但是,包括很多贵族在内的德国军官团效忠希特勒纳粹是有深层次原因的。

高层的感召

退位之后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对纳粹党颇有好感,他的第四子奥古斯特和第五子奥斯卡都曾加入纳粹的下属组织冲锋队,有照片存世。并有多个皇室成员在纳粹时代担任军政官员。

威廉二世的两个儿子

铁血宰相俾斯麦也有后人参加德军,孙子克劳斯少校军衔,橡树叶饰骑士十字勋章获得者。曾外孙海因里希是空军飞行员,都在东线作战。

孙子戈特弗里德是普通党卫队旅队长。

一战时的东线参谋长和后来实质上的总参谋长鲁登道夫参加过纳粹党早年的事业。

原来德军将领们效忠的对象也愿意为希特勒效忠,这行为本身就是在说服德军将领。

德军的野望

一战后,德军对战败是很不服气的,他们当时的实力强大,所以对掌管政权的社民党施压,在魏玛的法律中保留了大量方便重整军备的条款,比如允许党派组织准军事组织,比如总统可以直接任命总理之类的。

这两条很关键,纳粹党能组织冲锋队党卫队靠的是第一条。

希特勒能担任德国总理是因为第二条——可能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希特勒根本不是选上去的,是德国总统兴登堡任命的。

而兴登堡本人就是德国贵族,一战时的东线总司令和后来的总司令。

兴登堡本人的举动也表明,德军愿意和他们看好的人合作。

德国一直有通过参军晋升的传统,比如前面提到的鲁登道夫因为功勋卓越,1917年就被封为贵族。

另外,德军暗地里准备扩军备战的活动一刻也没有停止,比如:

正规军的精兵策略,士兵能胜任士官,下级军官能胜任中级军官,高级军官能胜任大规模军队的指挥官。

用装甲车代替坦克,用鱼雷艇代替潜艇进行训练。

秘密研制高新武器等等。

而希特勒纳粹党对一战战败不服气,准备上台之后扩军备战复仇,这一点两者一拍即合。

威恩并施

希特勒的纳粹党一直对军队系统有着为我所用的心思,吸收了不少德军军人,比较著名的有:

赫尔曼·戈林,一战德军王牌飞行员,后来成为纳粹党魁,空军司令。

菲利克斯·施坦因纳,就是《帝国的毁灭》元首的愤怒这个著名片段里,被希特勒怒斥为什么还不来援救的“屎蛋”,退伍少校,武装党卫军的创始人之一。

保罗·豪塞尔,退伍中将,武装党卫军的创始人之一。

施坦因纳和豪塞尔

这些人有些是在德军中不得志,有些是因为理念原因加入了纳粹党。

当然,两者并不是单纯的合作。纳粹政权之后就对德军进行了制衡。

比如德国空军是纳粹重建的,司令是纳粹党魁赫尔曼·戈林,后来希特勒得意地说过,我有一支纳粹主义的空军,这支空军不仅仅是战机和地勤部队,原本属于陆军的伞兵,部分防空部队都划拨给了空军,而且空军后来也组建了自己的陆战部队。

纳粹的下属机构党卫军组建了武装党卫军,德军,特别是陆军对此很警觉,双方争论不休,但是武装党卫军的规模越来越大,装备越来越好。

希特勒也提拔了一些不受重视的军官,闪击战名将隆美尔、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都是如此受到重用了,显然纳粹也有用这些人来制衡老派德军将领的意思。

1938年,纳粹高层更是策划了“勃洛姆堡—弗里契危机”,将国防部长兼武装部队司令官维尔纳·冯·勃洛姆堡和陆军总司令瓦尔纳?冯?弗里契男爵撤职。

勃洛姆堡和弗里契

表明上的原因是勃洛姆堡再婚的新娘以前当过性工作者,弗里契是同性恋,然而后世一般认为这属于编造的罪名,而且小题大做。

真正的原因是两人以及一些德军将领和纳粹不和。

希特勒借此杀鸡儆猴,有力地威慑了一些对纳粹心怀疑虑的德军将领。

威望与反对派

1944年7月20日,德军中的密谋分子策划了720事变刺杀希特勒。战后,西方将这一事件鼓吹为德军反纳粹的证据,更指出720分子在纳粹掌权之后就想发动兵变反纳粹。

然而,除了720分子策划兵变的能力不佳之外。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是,德军高层不反扩张,只是害怕纳粹的扩张方式会失败而已。

据称,1936年2月希特勒命令德军进军莱茵兰非军事区的时候,720分子就准备动手了。然而,无论是进军莱茵兰,还是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侵略波兰,法国。希特勒每次冒险都是大获全胜。

这一方面让希特勒纳粹在德军中建立了崇高的威望。另一方面,让密谋分子根本无法召集足够的力量去反对他,恐怕向希特勒鼓掌欢呼的人当中,也有密谋分子一份吧。

所以说,德军,包括退位的德皇,俾斯麦的后人,在某种程度上和希特勒的目标一致,这是双方走到一起的基础。而希特勒不断地培育、提拔和发展自己的军队势力,更是用雷霆手段打击反对派,用军事冒险的胜利巩固自己的地位。使得德军不管自愿与否,绑在了纳粹的战车上。

阅读更多军事内容,请关注 近卫步兵师

其他网友观点

感谢邀请。希特勒能够掌控住德国容克贵族这一强大的群体,得力于三个方面。

一是打破了凡尔赛体系强加德国的桎梏,主要是常备军十万人以下,不得拥有坦克重炮等进攻型武器等条件,这对经济以农业为支柱主要靠军功封赏为晋身资本的容克阶层来说,是难以容忍的屈辱。希特勒上台后很快便通过打破凡尔赛限制,发展重型火力,扩充军备挺进法国抢占的莱茵区等方式,将这些看似坚如磐石的条约扫进了废纸堆里,这不得不让容克们对这个波西米亚士官刮目相看。

其次,希特勒的上台并非政坛席卷一切的狂飙突进,而是靠着与各派力量的妥协与勾结,这一点上,一战英雄德国末代总统兴登堡可以说居功至伟。尽管兴登堡并不喜欢这个小胡子,但纳粹党的很多做法和纲领,正是以兴登堡为代表的容克阶层内心极力渴望却不敢付诸实践的,比如反共,反犹,反民主制等等,他们作为贵族,作为魏玛体制的受害者,很多事也看不惯,但一来这是列强强加的,只能忍气吞声,二来,贵族身份限制了他们不能用下三滥手法去对付同样的下三滥,那么,就只好拜托希特勒的冲锋队去干这些脏活了,于是,暗杀,栽赃,种族冲突,街头斗殴等等,这些原本运分子才掌握的技能,在纳粹手中发挥出了更大的杀伤力。这显然是容克们喜闻乐见的。

第三,战争初期,希特勒确实打出了让容克们刮目相看的战绩,闪电战攻灭法国,席卷西欧,接着又东征俄国,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希特勒都实现了德国人几百年来念念不忘的几件大事,统一德意志民族,重现罗马帝国光辉,称霸欧洲大陆,所以从这个层面说,这也是心高气傲的贵族们甘于给希特勒打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