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软件应用 > 正文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一首什么诗?

摘要: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一首什么诗?最佳答案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江南春》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牧的一首写景的七绝。这首...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一首什么诗?

最佳答案 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江南春》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牧的一首写景的七绝。

这首诗给我们描写了江南绚丽的春光,再现了好一派烟雨渺茫中江南歌榭楼台美好景色。好了,让我们赶快先来读一读这首诗,感受一下诗人笔下极负盛名的江南的春色。

《江南春》

一一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的翻译应该是这样的:春天来了,江南大地上已是鸟啼声声草绿花红相交映,临水边的村寨和山麓城郭到处是酒旗飘飘。

特别是那南朝遗留下来的四百八十多座古老寺庙,以及那数不清的歌榭楼台全都笼罩在这风烟漂流云起雨洒的春天里。

读完这首的只有四句二十八字的诗,杜牧仿佛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动感迷人的春天画面。那是一种带有烟熏色彩的意境,透露出一丝丝古老耐人寻味的情思,给人以感官上的享受和发自内心深处的领悟。

可以说《江南春》充分反映诗人杜牧较高的文学水平,他善于将诗歌的韵味与现实中山水景物巧妙结合在一起,从平面到立体,从古至今,由远至近。超越了时间、空间,洒洒脱脱,来去自如,给人有一种在自然、历史中穿越的感觉。

首先,诗一开头,诗人用笔饱醮了绚丽的五彩墨汁,写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春光艳丽图:千里辽阔的江南大地,黄莺鸟儿在枝头欢快唱歌,绿树映照着一簇簇鲜花。依山傍水的村庄和城郭林林总总,彰显繁华的酒肆的旗子在风中飘动。这动与静的江南景色,经过杜牧妙笔的点染,显得整个画面活了起来,真有点令人心旷神怡了。

诗的后一句则是将江南景色由近及远,由实到虚进行了处理,起到很好的效果,更象是一幅江南水墨画一样,一切景物都沉浸在烟雨蒙蒙中。诗人很好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明显特征,一层山一层水,近处花远处景,一远一近,一明一暗,色彩丰富,层次感强。表现了江南春天水天一色相互掩映衬托的引人入胜美丽景色。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些繁华都市的金碧辉煌、佛教胜地佛寺,给人以感观震撼感觉的实景,本来就给人一种历史的、深邃的感觉,诗人又将它们进行弱化处理,让它们都掩映于蒙蒙烟雨中,这样的处理更加水墨化了,也给读者一种朦胧迷幻的感觉。也使得“江南春”的画面层次更加丰富多彩,当然也有将这种繁华景色放进烟雨中,更是一种警示,预示着繁华下隐藏着的危机。

杜牧之所以能写出如此惊叹的诗句,和他所处时代和生活是分不开的。杜牧生活在晚唐时期,也正是唐朝危机四伏的时候,社会内部矛盾突出、藩镇割据、宦官擅权等都为王朝倾覆埋下了隐患。

同时,特别是唐宪宗登基后,沉醉于佛教上,包括后继的穆宗、敬宗、文宗也热衷于佛教,建设大量的佛教寺院,僧尼人数大量增加,寺院经济畸形发展,极大地削弱了唐王朝政权,加速了国家灭亡的步伐。

这年春天杜牧来到了江南,望着江南美好的春光,想起南朝、梁朝尊佛的狂热,既误国又害民。不禁感叹万分。他思古叹今,为国为民担忧,也希望执政者赶紧醒悟过来,于是写下了这首传颂千古的名诗《江南春》。

图片来自网络

其他网友观点

《江南春绝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的意思是:千里江南,莺啼燕语,嫩绿的垂楊映着盛开的鲜花,依山有城郭,临水有村庄,酒店的旗子迎风招展,在这景色秀丽的江南,南朝留下來四,五百所寺院,那些宏伟富丽的楼阁,有多少都峙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啊!

诗贵意境,要含意深远,此诗第一句"千里"二字,就写出了远而广的意思历史上偏偏还有人反对,明朝的诗人杨慎,在他写的《升庵诗活》中,发了这样的高论,认为"千"应改"十",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这种议论的呆板可笑,一看即明。清朝人何文焕反驳他也很有意思,说"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的确如此,如果真要求符合实际,也许要改"十"为"一"那恐怕就不成其为诗了。

其他网友观点

题主好,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野狐以为更像是一首感兴之作。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七言绝句,杜牧写了自己对江南的印象感受,前两句写景,都是从面上着笔,宏观的描绘,是所见基础上的想象和感觉(千里莺啼有虚写的成分),第一句写自然景观,第二句写人文景观,都是大笔淡墨的大写意。

三四句有景,有历史文化的追溯;有抒情,更有议论。杜牧有“二十八字史论”之称,他喜欢用七绝来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寄托自己的抱负,抒发自己的情怀。这首诗不是纯粹的咏史诗,但其用典增加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

杜牧在江南为官多年,对江南有着深厚的感情,有着深刻的感触。仲春一个细雨蒙蒙的黄昏,杜牧凭栏观景,看到远处烟雨迷蒙中的几座寺庙,生出无限的感慨,脱口而出,就有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好诗都是流出来的,不是可以雕琢而成的。

三四句是理解诗歌的难点,末句的“楼台”就是前句“寺庙”的代指。“南朝”皇帝和贵族都崇信佛教,于是大兴土木,广修佛寺。据《南史》记载“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梁朝的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四次“舍身”到同泰寺出家,崇佛竟然到了如此地步。

到了唐朝,佛教大为流行,唐宪宗迎佛骨供奉,韩愈上文反对,差点被砍头,最后被贬去了潮州,留下了“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的千古名诗。

寺庙经济的发展,必然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建设,840年唐武宗即位,他认为废佛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会昌五年 ,唐武宗敕令僧尼还俗, 摧毁一切寺庙,所有废寺的铜像、钟磬悉销熔铸钱,铁铸为农具。

会昌四年至会昌六年,杜牧任池州刺史, 他是毁佛运动的支持者,也是参与者。杜牧有济世之志,也有济世之才,可晚唐藩镇割据,党争激烈,帝国经济凋敝,军力弛懈,杜牧也是有心而无法用力,禁佛运动也因继位的唐宣宗信佛而不能有终。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亲历的禁佛运动夭折了,眼前依然有不少寺庙矗立在江南烟雨迷蒙的大地之上,这让心怀大志的杜牧怎么能不生出万千的感慨。

晚唐诗歌是唯美而伤感的,这有李商隐杜牧等人的个人风格因素,更是时代精神在诗歌中的自然体现,正像盛唐诗歌体现着盛唐气象,晚唐的诗歌总是有着挽歌的气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