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葡萄的诗句唯美
早夏桑葚美诗六首:杏子乍青桑葚紫,矶脚筠篮有桑葚
桑葚就是桑树的果实。
晚春初夏,正是桑葚成熟发紫的季节。很多人童年在家乡,都有过上树采桑葚吃的经历。成熟的桑葚,长得像紫色的蚕,但是那种入口即化的甘甜,实在是种美味。只是桑葚容易污染手指和衣裳,常常让孩子的母亲们焦躁,因为衣服在古代还是比较重要的生活物质,这样不冷不热的天,孩子不穿衣裳上树,会感冒,穿衣裳上树,那简直是要埋汰衣裳,棍棒竹竿都不解气。
饶是如此,很多人家乡的童年,都会记得最甜美的桑葚,那晚春早夏,垂垂在绿叶间黑紫色的果实,存在就是诱惑。摇晃树枝掉下的桑葚,连泥带果也要放到口里,明知道舌头和手指都会染成难洗掉的紫黑。
中国上古,自从从桑树上看到野蚕,学会了用蚕丝织布,就和种植桑树结缘,桑树是最早人工驯养种植的野树之一。为了让蚕更饱满,结出的丝更柔韧,自然会在桑树上下功夫,副产品就是家养的桑树,桑葚更大更甜美。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诗经《氓 》节录
周朝时代,桑蚕养殖就是重要的农业经济。也自然产生了商业贸易,比如用我的苎麻布,来换取你的蚕丝。苎麻布比蚕丝和丝绸便宜,而经商贸易走村串户的多半是体力强壮的男人。
这中间很容易英俊年轻的小伙,遇上了养蚕织布的姑娘。
晚春初夏,是桑葚成熟的季节,也是蚕茧成熟,可以贸易的时候。
看看这是怎么防止年轻男女因为交往而产生感情的。
桑叶没有下垂老去,那叶子何其青翠繁茂。
那爱偷吃的鸟儿,不要来叼走成熟的桑葚。
你这养蚕的姑娘,不要和别人一起说笑。
那男子愿意待在这里,他是有正当的理由,也有不正当的心理。
你要是和他多说话,那就是你的不是,小心你像桑葚一样,被他占了便宜。
我看到这里爆笑。原来周朝啊周朝,男女攻防战就有。
桑葚在周朝是什么地位呢?生产力不发达,本身很多人都要靠采集各个季节的野菜生活。桑葚无疑是要保卫的田园果实,连小鸟都要赶走。那当然懂得养蚕的女子更是要看牢。那是家庭还有村落的财产。
不过社会进步很快,汉朝大一统,农田开发,桑蚕自然是农业中重要的一环,但是农业进步后,就是这些不容易保存,季节性的果实,不作为重要的食品,所以也就不在乎鸟吃了。
而且桑葚虽然甜美,但成熟后很难保存。这无疑是不可能商品化。
很多人吃过,但是不在农村的人,也很少品尝,更不可能把它当名贵的水果送人。因为你摘上一筐,一天走几十里,晚上这些果实就烂掉了。
因为桑树的广泛种植,桑葚在田园和乡间也不算什么。爱惜衣裳的人,吃桑葚还吃得前瞻后顾,不大方,所以基本成年人有事情做的人,很少特地采集桑葚。
但是有一点,在饥荒年,连榆树皮都能吃,这些桑葚肯定是救饥荒的美味。
到了晋朝十六国时代,北方的凉州,就是甘肃也有桑树和桑葚,但是由于地理气候条件不一样,那里干旱少雨,日照强烈,桑葚就比南方更加皮实甜美。
且那里食物少,桑葚还是重要的果实。
前凉 第九位君主张天锡统治凉州长达13年,后来归顺东晋,当有人问他北方的特产,他没有说葡萄,他说”桑椹甘香,鸱鹗革响,淳酪养性,人无嫉心“。
是什么意思呢,说凉州甘肃的桑葚,十分甜美,凶狠的鸟儿吃了,声音变得婉转,那里的马奶香甜柔和人,人们朴素大方,没有嫉妒心。
到了东晋谢安的时候,有次他和朋友聊起北方的水果,来自北方的王某说,北方的桑葚比橘子还甜美。谢安不相信,这东西,哪里都有,还值得你夸耀?但是对方下了血本,桑葚成熟时,骏马加鞭送给谢安,还得意问,味道和橘子比不差吧,谢安赶紧将桑葚分给王公大臣。
那么为什么这段时间没有关于桑葚的诗呢?
因为好的桑葚实在小众,产地边远。魏晋南北朝还真的形成不了吃桑葚的热潮。贵族没有眼睛也没有精力去品味桑葚。
比如樱桃也是这个时期的果实,但是人家娇贵,不伤衣服啊。樱桃小嘴一点点,吃到桑葚,那就是乌鸦嘴了。
”啧啧雀引雏,稍稍笋成竹。
时物感人情,忆我故乡曲。
故园渭水上,十载事樵牧。
手种榆柳成,阴阴覆墙屋。
兔隐豆苗肥,鸟鸣桑葚熟。“唐 · 白居易 《孟夏思渭村旧居寄舍弟》
唐朝的白居易不一样,他是没落的小官僚出身,家庭状况不好,直接童年和少年就在农村,白居易应该是最有农民气质的唐朝高官和诗人。因为只要仕途不顺,他就想办法开垦园子,回忆童年,当然也是这种淳朴坚韧,成就了园林专家,农艺专家,诗人,高级官僚的一生。
比如夏天来了,他就思念起故乡和弟弟。在农村的时候种柳树榆树,种植竹子。
但是这些其实都是引子,对故乡深刻的记忆,最重要的就是和弟弟无拘无束在田园里放兔子,吃桑葚。
故乡的美,最终要落实到味觉上来。
早夏的时候,田园放飞,无忧无虑,兄弟两个那是绝对在桑树间吃了个肚儿圆。
见于白居易老实,估计挨打最多的就是他,打他的无疑是那个怨气冲天的母亲,所以白居易一生很少写到这个脾气暴躁的母亲。他回忆童年,记得自己的弟弟,邻居。
当然这种桑葚之乐,也足以让很多城市出生的人,感到茫然。
”黄栗留鸣桑葚美,紫樱桃熟麦风凉。
朱轮昔愧无遗爱,白首重来似故乡。“北宋 · 欧阳修 《再至汝阴三绝(治平四年) 其一 》
宋朝比唐朝更重视农桑,规定了家家要养什么树。而且主政的官员,也没有唐朝那么神神叨叨,跟着皇帝吹嘘道教,宋朝大多数是重视农业务实的官员。农业在宋朝是有着长足的发展的。大量种植桑枣果树,藏富于民,防备饥荒。
有这样务实的风气,所以宋朝的诗虽然没有唐朝的浑厚大气,但是有很多现实的物质,随便翻,都是各个时令的花和果,参差错落,五彩缤纷。
比如这早夏,黄鹂鸟鸣叫,桑葚结果,那个甜美。欧阳修肯定是吃过的。
因为这是第一首正面写桑葚甜美的诗。
当然这个季节,甜美的还有紫红的樱桃,田园一片麦子即将成熟的丰收好景。
这他乡的早夏,和故乡一样,该有的全有,包括甜美的桑葚。
”桑葚垂红似荔支,荻芽如臂与人齐。
夜来水落知深浅,看取芭蕉五尺泥。“南宋 · 杨万里 《水落二首》 其一
这是早夏一场连绵的大雨,在这种无尽的江南烟雨中,桑葚成熟了,充足的雨水,让桑葚垂红,只待最后的阳光一照射,就转成黑紫色。
杨万里写了桑葚的形状,在红红垂悬的时候,上面密密隆起,就像荔枝一样挂在树上。
杨万里一定会吃,因为他的童年和白居易一样,是在水乡山野中度过,对于田园风味,到死不忘。
正是充足的雨水,让湖边水泽的芦苇茭白,又肥又大,鲜美可比嫩笋。
要知道这场雨和水涝有多大吗?那芭蕉树在水位退下去之后,树干上有着一米多深的泥水滞。
想来这场雨水,及时退去,否则时间长了,肯定会农田受损。
但是如荔枝一样可爱的桑葚挂在树梢上,也让人流口水吧。成熟的桑葚,风味不比荔枝差啊。
?
"箕踞荔阴闻鸟韵,回牛自逐来潮信。
儿童路口笑相呼,矶脚筠篮有桑葚。"明 · 黄衷 《矩洲杂咏五十首 其二十一 》
矩洲就是贵阳,不用说,这里的早夏,绝对果实累累。
果然,到处都是荔枝树,树上挂着累累果实,当然离成熟还有一段时间,小鸟们已经天天守望,恨不能荔枝早点成熟。
农田里正是赶着多雨潮汛种植水稻的时候。
黄衷坐在荔枝树下,他是视察此时农业的官员。
他看到了让他莞尔的一幕,小孩子们天真从他面前,三两跑过,说,在山坡下的竹篮子里,采了桑葚,大家一起过去吃去。
黄衷一定笑了起来,因为勾起了他的童年。
”鹁鸪啼处却东风,宛与江南气候同。
杏子乍青桑葚紫,家家树上有黄童。“ 清 · 洪亮吉 《伊犁纪事诗四十三首 其九》
翰林洪亮吉53岁,主动提出回乡,并且给成亲王写了一份痛陈时弊的书信。他也是忍了一生无需再忍。结果被嘉庆皇帝流放伊犁。
晚年的洪亮吉倒也泰然自若,流放就流放吧。将痛苦当享受。
结果在伊犁,这塞上江南,看到了美丽的风景。
初夏时节,鹁鸪声里,春天走了,这里的气候其实和江南家乡相差不远啊。
那杏子结果的时候,桑葚紫,和江南不一样的是,这里的桑葚更加甜美,家家树上都站着黄毛小孩子,采摘桑葚。
但是这到底是伊犁,桑葚也更加甜美和重要吧,对于这里的人们来说。
现代的保鲜技术,让娇美的桑葚走进市场,但是还是难得的时令水果之一,有着明目养眼清凉的功效。你今年吃过桑葚没有?那记忆中的田园味道。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上一篇:与神同在 的英文怎么样写-
下一篇:两只蚂蚁的故事黄段子图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