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常识 > 正文

“谋可寡而不可众,利可共而不可独”,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摘要: “谋可寡而不可众,利可共而不可独”,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最佳答案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以我低薄的知识解说,紧急的战争或紧急...

“谋可寡而不可众,利可共而不可独”,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最佳答案 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以我低薄的知识解说,紧急的战争或紧急的事物处理,谋可寡而不可众。为什么呢?在上述情况中,如寡而不断会耽误战机或时机。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只能采取有理有利的战略战术,方可达到予想好结果。当然,在解决一些难题讨论方面,广聚谋意还是很好的方法。利可共而不可独,这不难解说,常言道:有福同享,有祸同当。利不可独吞吗?做为同事或伙伴,工作应抢着去做,也就是方便让给同志,困难畄给自己,这算得上义字。所得利益共创共享方为本份。若总以个人利益为半径画园,你是永远走不出这个圈圈的。所以利可共而不可独。

其他网友观点

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曾国藩何许人?春秋战国时代曾子的七十世孙,中国近代的政治字、战略家、理学家和文学家。他一生注重学问和事功方面的研究,给后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六戒”,警醒后人,值得拥有并践行。

那么“谋可寡而不可众,利可供而不可独”,就是“六戒”中的第“四戒”。究竟是何义呢?

首先,我们简单地从字面上去分折一下:

谋:计谋、谋划;寡:少;众:多。

利:利益、好处;共:共享、分享;独:独吞、占有。

至此,不难理解。对于一个人来说,在谋划一件大事时可以向少数几个有主见的人征询意见而不可以同多数人一起探讨;当某件事情完成后有了既得利益,可以和多数人共享或均分,但万万不可以私自占有、独吞。

其次,遵循曾国藩的“六戒”中的第“四戒”原文来深刻领会:

第四戒: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显然,对于利益,人人都想得到,但是谁若独占不与其他(她)人分享的话,必然招致怨恨,甚至于成为大众人的敌人;谋划大事情可以不与多人商量,因为在你决定做大事前,就有了自己的战明眼光和非凡抱负,宜少人知不宜多人知道。

看来人们常说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怕也是和“谋可寡不可众,利可共而不可独”脱不了干系,那到底如何理解呢?

自古以来,凡成大事者,先谋划而后成,也就是人们的习惯性说法“先谋定而后动”。这说明每个人在干一件大事情前,都有了一定思路清晰、明确到位的可行性研究。不光是要有成功与否的判定,还要有实施步骤的合理推导,而更重要的则是涉及到成功后的利益分享以及失败了的损失赔付。

如“谋可寡而不可独”,说明个人主见最重要,也不是不允许别人知道或提供意见,而是说多数人都知道了,会在一种程度上动摇了你的思维,渐而左右了你的情绪,制约了你的信心和努力方向。

譬如,当今社会的企业界,其内部的战略决策层就那么几个人,若是发动全体员工都参与,一个好的谋划也许因某种原因而黄搁浅。尤其是重要机密性顶目更不能让多数人知道,否则因人多嘴杂,夭机先泄而坐失良机。

再说“利可共而不可独”,在国家层面上去认知是“利益面前,人人均等”。但现实中,不可能做到均分,关键足在于人的各自努力程度不相同,造成一些差异也是避免不了的。虽然说不均衡,但多数人都接受,只要你不是独吞或强行占有,人们也不会忌恨你。

在古代,也有这样的实例。历史上的曹操可谓威名遐迩,能够“狭天子以令诸侯”多年了,也不敢肓目轻易地就篡汉位而自立;还有当年刘邦攻取咸阳,也不敢占据此地。因为他们都明白独吞会招致反叛,故在利益上采取了平衡的原则。

总结,“谋可寡而不可众,利可共而不可独”,是人之谋事和利益之间的考量。正如《战国策》中有云:“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一定道理上可认知:谋可独断,利必分享。

其他网友观点

“谋可寡不可众,利可共而不可独"这句话的意思是:谋划事情,干大事只可以和少数人,不可太多,太多反而泄露。但有利益好处,只能与大多数人一起获得,共享而千万不可以独自受用。这句话包涵着很深的哲学思想。真正的图谋干大事,人越少越好,人多必定容易泄露。有利益的事,只有共享千万不能独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