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庆父到底有多“坏”?
春秋时代,鲁国庄公有一个哥哥叫庆父,有两个弟弟,一个叫叔牙,一个叫季友。 庄公和季友是一派,庆父和叔牙是一派。 鲁庄公得了重病,庆父就想等庄公死后,自己做国君,叔牙做相国。 鲁庄公很担心,找季友来商量。 他说:“叔牙对我说,庆父很能干,劝我立他做国君,你瞧怎么样?”季友坚决反对,他表示如果庄公去世,自己一定尽力辅佐庄公的儿子公子般。
不久,鲁庄公死了,季友赶快立公子般做了国君。庆父很不甘心,乘公子般住在他母亲家的时候,派刺客杀死了他。季友只好逃到国外去。 庆父为了自己能操纵大权,就立了鲁庄公最小的儿子一一只有八岁的公子开做国君,就是鲁闵公。
鲁闵公虽然年纪小,却很聪明,他知道庆父不安好心, 就想办法请季友回来做相国。 庆父见形势不妙,又派人刺死了鲁闵公。 季友听见鲁闵公被刺,连夜带着鲁庄公最后一个儿子僖公逃走了。
庆父连续杀死了两个国君,一再制造内乱,激起了鲁国人民极大的愤慨。齐国的大夫仲孙湫到鲁国去慰问,回国后,对齐桓公说:“如果不除掉庆父,鲁国的灾难就不会完结(原话是,不去庆父,鲁难未已)。”齐桓公问:“怎样才能除掉庆父呢?”仲孙湫回答说:“庆父一再制造祸乱,必将自取灭亡,您就等着吧!”
鲁国的乱子越闹越大,庆父一看惹起了公愤,急忙逃往莒国。 于是季友又回到鲁国,立僖公为国君。 鲁僖公送许多礼物给莒国,请莒国将庆父送回来。 庆父听到这个消息,知道他的末日到了,就自杀了。
从此,庆父就成为制造祸乱的人的代名词。“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就是由“不去庆父,鲁难未已”这句话而来的。 意思是说,不把制造祸乱的人除去,祸乱是不会终止的。故事出自《左传·僖公元年》。
其他网友观点庆父因为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这句流传至今的成语而至今为人所熟知,这句成语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就是处理事情要解决关键点,庆父是鲁国国政混乱的源头,那么只有庆父死了,才能让鲁国的政坛恢复平静,结束动荡,所以说这个成语所要表达的并不是庆父到底有多坏,至于庆父到底有多坏,且看我慢慢说来。
首先庆父是谁?简单的说庆父是鲁国的贵族,鲁桓公有四个儿子,分别是鲁庄公姬同、庆父、叔牙和季友,其中鲁庄公和季友是亲兄弟,而庆父和叔牙也是亲兄弟,并且二人是庶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庆父不是一个混吃等死的二世祖,他本身是一个有能力的皇室成员。
其次庆父做了什么?这一切都要从在鲁庄公死后皇位继承的矛盾说起。众所周知,周朝以礼立国,而鲁国更是其各诸侯国在这方面的佼佼者,讲究立嫡立长,本来庶出的庆父是不可能有机会染指鲁国皇位的,但是鲁庄公的皇后哀姜没有儿子,这也就意味着鲁庄公没有自己嫡子继承大位,所以使得鲁国皇位的传承发生了问题,而此时季友支持立鲁庄公的庶长子般,叔牙也支持立自己的哥哥庆父,双方僵持不下,季友于是借鲁庄公之名逼迫叔牙服毒自尽,最终扶持公子般继位。这就让庆父很恼火,不但没有得到皇位,反而赔上了弟弟叔牙得性命,于是庆父和鲁庄公皇后哀姜结盟,杀了公子般,扶持鲁庄公另外一个儿子公子启继承了皇位,但是公子启继位后很是不安分,主动联结季友对抗庆父,庆父于是又杀了公子启,正是由于庆父连续杀害了两任国君,才会有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成语。
最后庆父死了,鲁国政坛安宁了?庆父最终走投无路,被季友逼迫自杀以保全家人,但是鲁国的政坛没有因此而恢复平静,从季友掌权以后,鲁国朝堂分裂为孟氏(庆父的后人)、叔氏(叔牙的后人)和季氏(季友的后人)三股势力把持朝政,因为他们都是鲁桓公的后代,因此被称为三桓,鲁国的国君反而最终大权旁落,变的徒有虚名。
其实,我想说的是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局本就混乱,像这种同室操戈的戏码屡见不鲜,庆父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得人我们现在不得而知,毕竟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庆父不代表是恶,季友也不代表是善,一千个人心中有一个人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于历史都有着自己的见解,所以无需纠结,尽可放开怀抱想你所想,看你所看。
其他网友观点这个“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出自《左传》,讲诉的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场政治斗争故事,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个故事,再来看看庆父这个人,才能做出评价。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大概历史记载这个政治斗争发生在春秋时期鲁国国君鲁庄公在位期间,鲁庄公是鲁桓公之子,他三个弟弟,分别是大弟弟是庆父,排行老二是叔牙,小弟是季友。如果对于春秋历史稍微有一点了解的人都知道,这就是鲁国后来三桓的始祖,因为他们是鲁桓公的后代。鲁庄公的夫人是哀姜,来自于齐国,陪同哀姜一起嫁过来的还有哀姜的妹妹叔姜,哀姜没有儿子,但是妹妹叔姜有一个儿子,叫做姬开。此后鲁庄公晚年的时候,他修筑了一个高台,在高台上看见了大夫党氏府邸里一个姑娘,也就是党氏的长女孟任。
我在这里说一下,这个孟是长子的意思,任是大夫党氏的姓,春秋时期的姓和氏是两回事,如果有兴趣可以看一下我的文章和回答。
这个孟任长的十分漂亮,吸引住了鲁庄公,于是鲁庄公娶了孟任,他曾经对孟任许诺,要立孟任为夫人并且两人还割开手臂作为盟誓,之后孟任生下了儿子姬斑,也就是公子斑。鲁庄公病重之后,想要立公子斑为下一个鲁国国君,于是他寻找自己弟弟的支持,他先是找了叔牙,问叔牙的意见,叔牙认为按照春秋时期的宗法制,鲁庄公的夫人哀姜没有儿子,那就是没有嫡子,那就应该按照兄终弟及的规矩,立庆父为下一份鲁公。鲁庄公听完之后,没有说什么,而派人请来了自己的小弟弟季友,季友则是说自己会拼死立公子斑为下一份鲁君。鲁庄公十分高兴。季友之后以鲁庄公的命令让针巫氏鸩杀叔牙,留给叔牙的话是:饮了毒酒则会有后代继续当官,若是不喝毒酒,则是绝后,叔牙只好喝毒酒而死,之后鲁庄公病逝。
鲁庄公去世之后,季友立公子斑为鲁君,公子斑守丧,当时在自己的外公党氏家里起居。但是公子斑年轻的时候喜欢大夫梁氏的女儿,养马官荦和梁氏的女儿调情被公子斑看到,公子斑大怒鞭打荦,两人结怨。而此时的庆父十分不高兴,而且此前庆父还和鲁庄公的夫人哀姜私通,两人想要立哀姜的妹妹叔姜的儿子姬开,也就是公子开为鲁君,于是庆父带着部队进攻党氏的府邸,指使荦杀了公子斑,季友被迫出逃到陈国。庆父在控制鲁国国政之后,立公子开为鲁君,是为鲁湣公。
鲁湣公在位的第二年,庆父和哀姜私通日盛,哀姜和庆父密谋杀死鲁湣公,立庆父为鲁君,于是庆父指使大夫卜齮在宫门里杀死鲁湣公,鲁国的大夫们大怒,庆父连杀两位国君,极大的触碰到当时鲁国大夫的底线,而季友听到鲁湣公去世的消息,立刻从陈国出发到达邾国,而且季友还带着鲁湣公的弟弟公子申,庆父知道后只好投奔到莒国。季友带着公子申回国之后,立公子申为鲁君,是为鲁釐公,季友以大量的钱财贿赂莒国。于是莒国抛弃了庆父,派人把庆父送回了鲁国,季友派人杀死庆父,庆父请求出奔他国,季友不肯。季友于是派大夫奚斯哭着前去面见庆父。庆父听到奚斯的哭声,只好自杀,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庆父到底坏不坏?上诉的记载来自于《史记》《左传》,但是在《公羊传》里庆父和叔牙的形象更坏,叔牙和庆父在鲁庄公病重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弑君自立,最后是季友识破了阴谋了,诛杀了兄长叔牙,使得庆父的阴谋暴露,最后无能为力。
要知道庆父此人并不是鲁庄公之父鲁桓公的嫡子,而是庶长子。所以叔牙在鲁庄公病危时建议兄终弟及,是站不住脚的,按照春秋时期的宗法制,庶子没有继承权,只会降一级分封,也就是庆父最多只能够做到周朝的卿,如果他想当鲁君就是痴心妄想,所以庆父杀了两个君主,为了自己的想法,搞得鲁国动乱不已,所以庆父的行为很差。
此外庆父的行为十分不符合儒家的行为道德,私通嫂子,弑杀君主,动乱国政。都是大忌,这使得庆父成为了一个标杆似的坏人。
所以庆父很坏。
下一篇:【脑洞】怎么可以吃兔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