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时新闻 > 正文

37岁适合学什么专业好

摘要: 37岁适合学什么专业好最佳答案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37岁北漂女硕士:月薪3000元,彩礼50万,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人...

37岁适合学什么专业好

最佳答案 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37岁北漂女硕士:月薪3000元,彩礼50万,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人生望远镜五彩纷呈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37岁适合学什么专业好1

中央美院硕士。37岁。北漂。未婚。双相情感障碍。失业9个月。卖保险。底薪3000元。

在北京,一位投身艺术的女性因生活所迫转行,这种事不算稀奇。而李白作为高学历、高颜值的代表,在当前的社会环境和就业形势下,竟然找不到一份薪资相对友好的工作。

失业的9个月,她逐渐将目光锁定在前台或餐饮店的服务员岗位,求职信息发出后,没收到任何回复。“人家一看,年纪这么大了,谁要你啊。”她感叹。

两个月前,她终于找到一份卖保险的工作,每月底薪3000元。而上一份工作,李白每月的薪资达到了2万4。

她仿佛一直在逆向而行。人生中的很多选择,都呈现出违背主流的趋势。近期,李白讲述自己月薪3000元的短视频,在网络爆红。争议也随之而来。

一些声音围绕着她:37岁的女人为什么不嫁人?找不到好工作为什么不回老家?

李白有些生气,“没有爱情为什么要走入婚姻?在北京解决不了的问题,回老家就能解决吗?”

在她看来,老家那段路是曾经走过的路,“我不可能再去走回头路了。”

2022年10月,因一次街采,李白走红网络。视频中,她称自己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但因种种原因,目前在卖保险,底薪只有3000元。

人们为此唏嘘,又称赞她的心态。

在随后的视频中,被问到彩礼,她笑称,想要娶自己,得先把这些年的学费给补上,“50万不止吧……”

一头圆寸,一张精致的面孔,走起路来大步流星。很难说清楚李白身上是怎样的气质,她似乎天生有种魔力,能够同时吸引男性和女性的目光。

相较于当下熠熠闪光的气质,李白却有一个不愿回首的童年。

1985年,李白出生于哈尔滨一户中产家庭。小时候,因长相酷似巩俐,父亲给她报了表演班,一心想让她吃演员这碗饭。母亲则致力于培养她的音乐才华,硬是逼着李白学了10年钢琴。

表哥是家族里最受宠的孩子,懂事,爱唱歌,一开口就能成为众人的焦点。李白则是反面教材,“学习不好,也没有什么才艺。”逢年过节,她总看到大人们围着表哥转,那样的时刻,李白只想偷偷躲起来。

她开始了早恋,学会了抽烟,所有少年心事写进日记里。某天,日记被父亲翻到,斥骂和教训随之而来。

她也常因一些小事受到父母的批驳。比如,小孩子不可以喝咖啡,梳头发不可以掉一地,没吃完的食物不可以藏进书包。

父亲是极爱面子的人。在李白的印象中,她当着亲人的面被父亲打,仅仅是因为一次聚会时戴了顶帽子。父亲要求把帽子摘掉,李白回了句“不摘”,巴掌就落到了头上。

小时候的李白

在父母十几年的强势教育下,李白只好明面顺从,暗里叛逆。后来,她的确如父母期待般,走上了艺术道路,却是一条跟表演、音乐都不相关的岔路。

她爱上了画画。

高考那年,绘画班里的百十来号学生几乎都填报了设计专业,唯独李白选了“造型”。

老师苦口婆心,“你知道这个专业将来是没有工作的,是不挣钱的。”十几岁的孩子,对未来的事没有太多概念,只要能逃离家庭,走出哈尔滨,就是最值得开心的一件事。

2005年,李白考进了北京的一所大学学习油画。逃离老家的想法,至此成为现实。之后的17年,她以一名北漂者的身份,不断变换着生活,并审视着周遭发生的一切。

即使最低谷时的失业期,她也没想过离开北京,回老家发展。“我其实还挺感激的,如果不是他们那样对我,我不会有坚定地走出去的念头。”李白坦言。

逃离家庭的日子,给李白带来莫大的自由。她一边读书,一边在外面兼职,四年的本科生活在忙碌中宣告终结。

2010年,本着去南方逛一逛的心思,李白找工作时瞄准了薪资较高的长沙。回忆起来,这是一座让她感到痛苦,同时也充满刺激和挑战的城市。

她在那里带高考班。冬天天气寒冷,没有暖气,只能借助电热毯和空调取暖。没多久,李白身上长出了冻疮。带来的很多东西也开始长毛,先是鞋子,之后是电脑。一天,李白带着罢工的电脑去了维修店,“人家打开一看,硬盘长毛了。”她做出惊叹的样子。

高考班,学生压力大,老师们也不轻松。在这里工作的每一天,都让她感到疲累。中午去食堂打饭回来,吃上一半就想睡个午觉。怕饭变凉,李白通常会把饭盒捂在被子底下,睡醒了,再继续吃。

生活环境带来的挑战,没有压垮她,反倒是学生的诋毁,让她感到心寒。有学生趁她课间趴在桌上休息的时候,拍了照片,然后向校长举报,“你看,这老师上课睡觉。”

类似的委屈积攒多了,李白下课一回到住宿屋就开始哭。直到后来,和学生们逐渐熟悉,才不再有人故意刁难。

李白和孩子们

两年后,她又回到北京,进入一家机构当老师。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她开起了自己的绘画工作室。在教学上,她反感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让学生原模原样照着示范画学习的方式,会扼杀孩子们的灵性。

她把学生比作鱼。很长一段时间内,李白都觉得自己是站在海边捡鱼的那个人。一阵海浪卷过来,岸边搁浅一堆鱼,她冲上前一个一个扔回海里,能救一条是一条。“这就算是收获了,尽管影响范围非常小。”

她逐渐摸索出一套对孩子更有启发性的绘画方法,比如画一只狗,她不会给出一张标准画,而是让大家根据生活中看到的狗的样子去描绘,最终每个孩子交出的作品各具特色。

“有的小孩平时跟狗很亲近,画出来的狗就是哈哈大笑的模样。有小孩害怕狗,画出来的人就会很小,狗会很大很凶。每个人对一个东西的感受不一样,纸上呈现出来的画面也是不一样的。”

工作室开到第五年,李白考上了中央美院的研究生,至此,30岁的她,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学习生涯。

“我觉得寻找自己和定义自己其实挺难得的,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者想干什么。”她说。

而李白对自我有着清晰的认知和规划,“我不指望成为教育家,教学只是我生命中的一个权宜之计,当我需要再往前走时,就可以给它画上完美的句号了。”

她关停了工作室,全心读书。

回归校园的李白,得以长期去到全国各地游荡、写生,一望无际的荒野,连绵不绝的雪山……很多时候,刚一收笔,她的画就被人买了去。那是迄今为止,她人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短暂而珍贵。

李白去新疆慕士塔格峰写生

“以后只能等财务自由的时候,才能过这种生活了。”为了尽快实现财务自由,毕业后的李白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窝在家里苦哈哈熬着。”

她去找了一份工作,在一所教培公司上班,职位是教研学科产品经理,月工资2万4。经济不景气,公司一直在缩编,但招李白进来的负责人还是喜滋滋地告诉领导:“我招了一个很牛逼的人,让她来帮我们想项目。”

入职后,李白负责整个部门的创意工作。公司对她寄予着厚望,希望凭借一些新奇项目提升部门营收。但好景不长,直到有一天,领导突然找她谈话,要求李白主动离职。没多久,她所在的部门整个都被裁掉了。

从失业的打击中缓过神来后,李白开始疯狂投简历,多数石沉大海,就连前台或餐饮店的服务员岗位也收不到回复。

还好等来一家线上教育公司的应聘机会。那是一场集体面试,十五六个年轻人轮流做自我介绍,再给自己的教学能力打分。轮到李白时,她给自己打了100分,然后站起身做一分钟的试讲。到了报薪资的环节,12k,15k,16k。李白则直接报了24k。

这是同上一份工作一样的薪资,李白心里清楚,提出这样一个数,根本不会应聘成功,但她丝毫不想退步。她觉察到其中的一种讽刺,“这是在竞标吗?简直像把菜贩子请到家里,然后问,谁的萝卜便宜,给我报一下价。”

后来,一个线上直播教学的工作曾找到她,被李白拒绝了。“我已经做了10年教学工作,继续做下去,不会有更多成长。”

她想尝试其他领域。

2022年1月,李白接受了一份做娱乐主播的工作,一天直播8小时,底薪8000元。

听起来还算不错,但那段经历,成为李白最痛苦的记忆。她当时所有的工作任务,都要围绕着直播间里的大哥转,只有把他们哄开心,对方才会给自己刷礼物。

也是那时候李白才知道,原来有很多女孩为了赚钱,满足直播间看客的一切要求。她们在身上画叉、写字、做深蹲,往头上扣垃圾桶……只为了获得一点打赏。

有时需要和其他主播PK。对面女孩通常扭腰跳舞或撒娇卖萌,李白不会,也不想走这条路线,只好买来各种道具来玩,“最后把我逼到变成一个恶搞主播,别人扭腰,我在那儿戴着头套扮财神。”

就连大年三十,李白都在家里做直播。网上流行的擦玻璃舞她也跳过,为了取悦直播间用户,李白戴上微波炉手套,系上围裙,在镜头前扭动身体。

但无论如何努力,她直播间的人数永远是个位数,实际到手的薪资,也只有3000-5000元。

那段时间,李白的每一天都过得很消极。她开始在直播间喝酒,一喝多就胡说八道,直到有一天,她的号被平台封禁。而就在那天晚上,有两名警察找过来问话。

李白打开门,一身酒气。

“听说你要自杀?”来人问。不等李白解释,警察就决定带她走,“先跟我们走一趟,等你酒醒了再说。”

原来,有网友误认为她要自杀,报了警。这才引来这场误会。

李白早已记不清那天在直播间说了什么。她难过,只是无法接受这种巨大的落差感——曾经是被家长、学生认可和尊重的一个人,如今却沦落到这样的地步。

“卖保险、当服务员,我都好意思跟别人说,但这个事(直播)不能说。尤其是女生们九宫格PK时,我都觉得大哥们像是在选妃子。”

5月份,李白辞掉了这份工作,再次失业。

在国贸熙攘的早高峰,李白是最特别的那一个。每天早上8点半,年轻男女呼啦啦从地铁站涌出来,钻进附近的写字楼。这时,李白正逆着人流,搭乘回家的那班地铁。

她现在卖保险,每月底薪3000元,不用坐班,早上打完卡就可以回家。其他时间约谈客户、推销产品,卖出去的保险越多,提成越高。这是她近期所能找到的相对不错的工作。

李白不敢回想自己真的去卖了保险。以前多么清高的一个人,怎么就去干了这一行?但失业以来的9个月,她好像被人打碎、重组。

“像我这种从来不存钱的人怎么会懂那些保险相关的知识,真是一边学一边哭。”

她细数着内心的失落。以前买衣服时从来不看价格,只要试穿好看,就刷卡结账。“我就是这种人,虽然知道那可能是我一个月的饭钱,但我就是喜欢那种穿出去很有面子的感觉。”

她虚荣,喜欢展露光鲜亮丽那一面。没想到失业这件事,将她所有的自尊心都摧毁掉了。那段晦暗的日子里,她不断告诫自己,“你别装了。”

一个37岁的北漂女人,就这样进入到金融圈的最低门槛行业。

李白油画作品

同样画画的一位朋友听说了这件事,发消息对她说,你真勇敢。李白觉得,做出这个决定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她反倒不能理解其他人的活法,要么教书,要么靠家里人养着,或者自己窝在一个小的角落,清苦地活着、画着。

“我跟他们最大的区别就是,我敢去接触外面的世界,这能反向刺激我去创作,不然天天待在家里画,越画越死。”她说。

谈及婚姻,李白率先反问:“一个37岁的女人,为什么还不结婚,不赶紧找个人嫁了,对吧?”

这些年,她被人问到最多的,就是婚嫁问题。30岁之前,李白总被父母催促着去相亲、去结婚,她经常要想尽各种办法逃避父母的追问。

她也曾度过“爱情大于一切”的年纪,直到因为太过于依恋对方而丧失自我。

等到过了30岁,父母不再步步紧逼,李白反而开始主动思考自己的婚姻问题,最终的结论是,“没有爱情为什么要走入婚姻?”

李白油画作品

李白一直都是善于内省的人。她从小患有抑郁症,后来发展为双向情感障碍,白天狂躁,夜晚抑郁。最严重的时候是在大学期间,她不敢一个人去上课,害怕大家看向自己的目光。最终的解决办法是,“要么找人陪着一起去,要么就做第一个进教室的学生,做不了第一个就直接逃课。”

患病,给了她一个探索自我、认识自我的机会。

李白曾谈过一个男友,离异,有孩子。每周有三天的时间,对方要回家陪孩子、陪父母。最初,这件事成为两人之间的一个冲突点。

“后来我就去想为什么理解不了对方的做法。因为小时候父母没有这么陪过我,或者我不需要这种陪伴。”意识到问题所在,她学会试着去接受。

这些年,经历了一些失败的恋爱关系,李白逐渐认识到,婚姻是场价值交换。“我能带给你什么,你能带给我什么?条件比较好一点的,他们不会选择我,现在想想没错,他们也想找那种能给自己带来更多好处的人,我啥也没有,工作也不稳定,就长得好看。”

但对外貌的自信,并不能消除她的某些焦虑。

去年之前,她一直保持着对生活的掌控感。饭不能多吃,身体不能走样。每天早晨,李白会上秤查看自己的体重,身高1米72的她要求体重稳定在92斤,一旦超过这个数,就会影响一整天的心情。如今,随意得多,体重却降到最低,她现在的体重只有88斤。

李白

李白最近一次领到的工资是3060元,还抵不上一个月的房租。她现住在国贸附近的一个老小区,是朋友的房子,月租金5000元。为了住得舒适,她买来砖和水泥,参照网上的装修方案进行了改造。橡胶类的地板砖,搬起来很费事,她背在身上,一块一块运到6楼。

装修一新的房子亮堂、温馨,李白计划攒钱把朋友的房子买下来。谁知没多久失了业。再之后,朋友和妻子离婚,男方需要把这所房子分给前妻。

“我感到很心酸。我们两个都是北漂,那个女孩只是嫁给他一年,现在就能分到那套房。我很喜欢那个房子,想了各种办法想把它买下来,结果不如人家领一年结婚证。”

很快,这所房子就要迎来新主人。李白不得不搬家。她在网上挂出了2018年和2019年的的两幅写生作品,想要卖掉换一些钱。一些为了生存,不得不换的房租钱。

注:李白为化名,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摘自微信公众号最人物)

37岁适合学什么专业好2

据上游新闻消息,37岁这年,梁江波身上又多了一个标签——2022年,他收到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盲人研究生”成为他的新标签。作为一名先天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梁江波自小视力就很弱,直至16岁时双眼彻底失明,从此连微弱的光感都失去了。

梁江波出生在安徽省蚌埠市,自小因为眼睛问题,求学对于他而言就难于常人。城里没有小学肯接收6岁的梁江波,父母不得已只能在家里挂起旧黑板教他认字,直至11岁那年才辗转在农村为他争取到随班就读名额。一直以来,梁江波的父母想为儿子谋一个出路,但在信息闭塞的年代还是走了不少弯路,最终在儿子13岁那年,才获知江苏省南京市有专门教育盲人的学校,将梁江波送了过去。

梁江波家中还有一个小他6岁的弟弟,和他一样有先天性视力障碍。他告诉上游新闻(报料邮箱:cnshangyou@163.com)记者,当时父母将他和弟弟一起送去南京盲校读书。正因为在校学习了盲文,才给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了基础。

梁江波一直有一个大学梦,在初三时得知青岛有一所盲人高中,就去了那边读书。因为视障,梁江波虽然成绩优秀,但可选择的大学和专业不多。他在2006年考入北京联合大学针灸推拿专业。不能参加普通高考,对于他而言一直是个遗憾,但他还是通过努力,在大学毕业12年后考上清华大学研究生,成为该校首位视障研究生。

梁江波考上清华研究生后在清华大学校园。/受访者供图

1、独一无二的考试

2021年12月26日,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第一天,梁江波走进了清华大学。他在旁人指引下坐进考场,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场研究生考试。

梁江波介绍,作为盲人能够参加研究生考试,清华大学做了很多提前准备和辅助工作。学校为梁江波设置了入校绿色通道,考试时他一人一间教室,三名监考老师中还有一位通晓盲文。

真正进入考场之前,清华大学就已经为了他的考试做了充分准备,“研招办联系我,确定我以什么样的形式参加考试。公共课英语和政治,我要求用盲文考,这样的话他们就得做盲文试卷。盲文试卷之后还得有翻译。因为我答完了他们也不认识,他们还得安排好人去翻译,然后再进行统一的批改。”梁江波表示,他公开课申请用计算机答题,故在考试之前,学校的老师还特意约他做计算机测试,全方面地满足梁江波的考试需求。

梁江波的试卷,也由清华大学提前准备好。据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官方网站介绍,与一般考生不同的是,梁江波的考研试卷由盲文考卷和电子考卷配合组成。其中,盲文试卷按照保密流程进行翻译并单独印制,盲文答卷也需要由不少于2人的专业人员翻译成明文答卷,互相校验确认翻译无误后,再交由各科评卷组进行单独评阅。专业课机考试题提前封装在保密U盘中,电子答卷以光盘刻录的形式备份提交。

在这样的背景下,梁江波走进了清华大学研究生考试考场。在第一天的公共课考试中,他记得那套试卷发下来,足足有“48页牛皮纸”。整个考试过程,他需要在盲文试卷上阅题,再在盲文纸上作答。

梁江波上午的考试从8点30分开始,在其他学生11点30分结束考试后,他还有一个半小时的答题时间。据他介绍,这是学校给他增加的时间,“因为不论是盲文还是计算机,我的速度都比普通人要慢很多。盲文需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去摸,写盲文底下的牛皮纸是硬的。你得去扎,也要花一定的力气还花时间。”梁江波记得,上午的考试时间非常紧张,答完题后根本没有时间做检查。

机考大多是长材料阅读分析。听完题目后,梁江波需要锁定关键语句。成功定位后,还需要通过光标移动进行文本重访问,再仔细精“读”,答卷输入也需如此。做到这些并非是具有特异功能,这一切需要梁江波在初学电脑时,就要把键盘上60多个按键位置背下来。打字遇到多音字、生僻词汇时,他还需要逐词逐句听辨,必要的时候还得查看词义解释确认选项。

梁江波就这样参加了连续2天的考试,最终他取得的成绩,初试379分,复试445.4分,这是他努力了一年的结果。他告诉上游新闻记者,在准备考研的这一年里,他抓住了一切可用来学习的时间进行复习,“这一年我基本没有娱乐活动,上下班的早上和晚上,还有通勤的时间都用来学习。”

梁江波在清华大学校园内留影。/受访者供图

2、与众不同的童年

上游新闻记者见到梁江波时,他正在北京红丹丹视障文化服务中心工作。如今,他已经是这里的全职工作人员。因为疫情,研究生课程暂时在线上进行。他说,儿时父母最担心的就是他以后用什么来谋生。在曾经的人生蓝图中,他觉得自己日后只能从事盲人按摩和推拿。对于他如今获得的成绩,在当时来看是不可想象的。

梁江波出生时就患有先天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这是一种致盲率很高的眼病。早期他还可以通过衣服的颜色来近距离辨别人,但从13岁开始,视力急剧下降,在大约16岁时变成全盲状态。

上学之前,他和儿时玩伴们一样,喜欢调皮捣蛋。那时对于眼疾,他并无太多的意识。直至学龄时,同龄的玩伴都开始走入校园,他只能待在家中,这才感受到自己和其他小孩是不一样的。

梁江波回忆道,因为视力太差,城市里的小学都拒绝了他的入学。为此,父母只能在家中挂起黑板,亲自教他读书写字。他记得,父母借来课本后开始给他上课,主要学习语文和数学,“他们把教我的课文写在黑板上,每一行中间会隔一段,然后我写在下面。”这样的时光持续了5年,11岁时,他得到了去学校读书的机会。

一所乡村小学同意接受他入学。他记得,那时父亲单位的其他小孩,都有统一车辆接送上下学,而他只能由父母每天接送。虽然视力不好,但梁江波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甚至还参加过一次竞赛。他记得在那次竞赛考试中,自己因为视力不好答题慢,但答完的题都是正确的,这引起了监考老师的惋惜,“我记得有两个老师就在我边上说话,说哎呀,这孩子可惜了,做得挺好的。”

梁江波告诉上游新闻记者,由于父母对教育的重视,他的学习生活虽然遇到挫折,还是顺利地完成了一些基础教育。他作为过来人,也倡导残疾小孩早期一定要去普通学校学习,“盲校教育或者是特殊学校在某个阶段可以去,当孩子时一定要和普通孩子、明艳孩子在一起玩,一起打闹。这样才会构建一个相对健康健全的个性。”

梁江波虽然成功入校学习,但随着视力的衰退,父母也越来越担心他日后发展。他们希望儿子日后可以养活自己,但因为信息闭塞,寻找特殊教育学校都花费了大量心血。在梁江波读完小学四年级后,父母在亲戚那得知南京有盲校,母亲去现场看了后决定将家中的两个孩子送到盲校读书。

3、感谢那份招生简章

梁江波记得,刚刚得知自己要去南京时,难掩兴奋。“我还要去外地读书,这个太牛了,还跟同学吹牛呢!”那年,他13岁。

梁江波告诉上游新闻记者,由于没有盲文基础,刚去南京盲校时,他和弟弟一起读一年级,而班级中像他这样的大龄学生还有好几位。“一方面,盲校需要住宿,很多家长不舍得,还有一些因为四处求医被耽误了。还有的情况,就是和我一样不知道有盲校的。”梁江波记得,自己读完一年级后就直接去读五年级,之后一直在盲校读到初三。

如今回想起这段求学经历,梁江波觉得,这对于他和父母而言,都是一个转折点。“开始学习盲文,接受了更加系统的教育。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帮我建立了更多的连接。”他向记者解释,这种连接,是指他和盲人这个群体及外界的连接。在那之前,他只知道自己视力不好,但不知道有盲人群体。学习盲文之后,他可以看更多的书,这也给他打开了世界。

即便读了盲校,对于未来的规划,他可选择的并不多。在身边很多同学都选择去读中专学习针灸推拿后,他未来的路似乎也只能这么走了。“我身边没有同学去读高中上大学,前几届的学长也没有这种情况。所以你会被环境影响,但后来我真是遇上了冥冥之中的缘分,正好收到了那份招生简章。”

梁江波所说的招生简章,来自山东省青岛市的一所普通高中。当时这所学校给南京盲校初三的班长们寄了招生简章。梁江波正是初三的班长,他了解到盲人将来有参加普通高考的可能。

梁江波还向记者回忆起一件往事:在收到这封招生简章前,一位来盲校参加志愿活动的小姐姐告诉他,“你应该去上大学”。但那时的他,根本没放在心上。

经过努力,他成功来到青岛读高中。在入学后一年半时期间,他反复听录音、记笔记、背书、做题,全身心地投入进学习中。但到了2005年高二下学期,他被正式告知:只能参加盲人的特殊高考。这让梁江波一度想不明白自己奋斗的价值,非常沮丧。

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至今,盲人特殊教育还是以针灸推拿和音乐两个专业为主。但在2014年,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做出明确要求:“各级考试机构要为残疾人平等报名参加考试提供便利。有盲人参加考试时,为盲人考生提供盲文试卷、电子试卷或者由专门的工作人员予以协助。”这一年,被称为视障考生无障碍参加普通高考的元年。

梁江波在红丹丹视障文化中心工作。/上游新闻记者 汪璟璟

4、从没因找工作发愁

2006年,梁江波考上了北京联合大学。沮丧的状态在大学被一点点化开,他开始频繁地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参加了播音主持的培训,还参加了很多面向盲人的客服培训等。”这一过程中,他结识了红丹丹视障文化中心(北京一家致力于为盲人群体提供服务的公益组织)创始人郑晓洁,并赢得第一份实习工作。

为了考取普通话证书,他在没有盲文教材情况下,一遍遍听示范音频,努力揣摩音频中的发音、语调和停顿,最后他成功考取了普通话一级甲等证书。这项技能给他此后的人生带来很多机会,“对于盲人来讲,如果不做按摩的话,其他工作几乎很少的,但我大学毕业后,从没有因为找工作发过愁。”梁江说,他毕业后先后去了一家媒体公司和一家出版公司。

如今,他已经成为北京红丹丹视障文化服务中心的一名员工,并在这期间收到了清华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攻读社会学系社会工作专业硕士。他希望自己的经历,可以鼓励和他一样的残障者,让他们知道人生有着很多的机会和可能,应该通过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梁江波告诉上游新闻记者,他目前的计划是先完成学业,之后会在社工领域去推动残障者可以接受到更好的教育,更好地融入社会。“我希望推进整个社会更加的开放和包容,不仅仅针对残障者。对所有的弱势群体、比较特别的一些人群,能够更加包容和开放。”

记者:汪璟璟

实习生:李杜鹃

37岁适合学什么专业好3

深燃(shenrancaijing)原创

作者 | 李秋涵

编辑 | 魏佳

“大龄程序员去哪儿了”,10月24日程序员节当天,这成为了社交媒体上最火的话题之一。根据澎湃新闻统计,在知乎、豆瓣上关于“大龄程序员”的369个有效提问里,大龄程序员的职场成长问题最受关注,一共有242个,占到2/3。

80后程序员王妄,现在就正处于艰难的转型期。

2013年一毕业他就成为了一名程序员,写代码9年多。今年年初,他所在的大厂裁员,名单里虽然没有他,但这给他带来很大危机感。尽管他和妻子都是程序员,家庭年收入能达近百万,但面对着每月一万多元的房贷、孩子幼儿园每月8000多元的学费和一些日常花销,他担心随着两人年纪增大,未来一旦被裁员,将遇到年龄卡位难以找工作,高支出的生活也将难以持续。

“夫妻俩,一个继续做程序员,一个出来闯闯”,王妄决定要提前转型。今年他做过自媒体,不算顺利,费了好大力气只积攒了几千个粉丝,后来他转做销售,但快两个月过去了,还没有开过一单。

这让原本和高薪绑定的程序员职业,又多了一丝悲情。

互联网行业员工年轻化,大龄程序员在职场中的占比的确偏少。根据CSDN发布的《2022中国开发者调查报告》,30岁-40岁程序员占比19%,40岁以上的程序员,占比仅为3%。

不过,这不意味着这个职业不再吃香。相比于其他行业,程序员依旧是高收入群体,高付出、高回报。只是,前几年行业高速发展,大量新鲜血液涌入,让这个行业变成了劳动力密集型,相比于其他更成熟的行业,大龄程序员的职场危机来得更早,除了晋升为管理者,还没有太清晰的转型路径。

这也正是人们好奇的地方。如果不写代码了,大龄程序员们能转型去哪里?我们和几位大龄程序员聊了聊。

人到中年,不写代码了

王妄是最容易有危机感的那类中年程序员。他的尴尬在于,在一线写代码已久,没有做到管理层,但相比于年轻的程序员,经验优势也不大。

没离职前,他的title是高级程序员,他很清楚,这就是天花板了。

“这个行业是需要天赋的”,王妄说,在上家公司的领导,能做到过目不忘,他三天解决不了的代码问题,对方两个小时就搞定了。每到这个时候,他都会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成不了技术大牛。尽管这次没被裁员,他预感,自己也会在下次的裁员名单里,所以,他决定提前逼自己一把。

“如果我到40岁的时候再尝试转型,就力不从心了”,他说。

促使中年程序员转型的很重要的原因是,行业竞争压力加大。在高薪吸引下,各行各业的年轻人都涌入了这个行业。根据面向开源的私有软件托管平台GitHub发布的《Octoverse2021年度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有755万程序员,排名全球第二,2020年这一人数是652万,一年时间就增长了103万人。

一位互联网大厂猎头向深燃表示,在目前互联网前沿技术的发展速度下,程序员得持续不断学习新技术。如果业务复杂程度不很高,一位工作几年的30岁程序员,和工作十年的35岁程序员,做出来的东西实际效果差不多,“中年程序员最好对标到阿里的P8,字节的3-1,否则很容易被大厂卡年龄,找工作难”。

年龄的压力让部分人被动转型,但还有一部分人选择了主动转型,原因是,这个职业工作强度太大了。

莉莉入职一家新公司做产品经理刚两周。作为80后,她做程序员已经10年了,她形容这10年的职场,过的是军事化管理的生活。

“程序员是很难摸鱼的”,她说。她所在的项目常采取“敏捷开发”的模式,即把一个大项目分为多个相互联系,但也可独立运行的小项目,分别完成。为了不落下进度,上班的时候,不会有时间和机会摸鱼;下班后,也要一直思考没有解决的问题,到底该怎么解决,连孩子讲话她都没有心思仔细听。由于IT技术革新快,空闲时间里,她也要花大量时间在学习上。

她觉得,工作不应该占据人生绝大部分的时间。转型做Business Analyst(即业务分析师,在IT公司里,它的角色就是产品经理),是她结合自己的优势,做出的职业调整。

90后小林也这样规划着自己的职业道路。她是一名文科生,大学的专业是工商管理,毕业后做过HR,但薪资太低,听说在培训机构学习后可以转程序员,她便学了半年,2017年如愿转行到程序员行业,工作5年后,虽然还没有到中年,已经做好了转行计划。

“加班很多,熬不动了”,她说。目前她待过三家公司,除了第一家,另两家公司都很忙,“不仅是同事卷,领导之间更卷,晚上都是9点半才下班”。

不论是主动转型还是被动转型,他们面临的问题是相似的。“担心自己精力不够,无法胜任高强度的工作。担心自己无法平衡家庭与工作。担心自己期望过高,无法得到很好的上升空间。担心自己失业,无法再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一位中年程序员总结道。

转产品、当老师、去创业,有空间也有挑战

转型能去哪里?

这是很多中年程序员迷茫过的问题。一位职业辅导人士提到,他几乎不接收大龄程序员咨询者,一是因为很少人有从头开始的决心,二是因为程序员岗位技能固定,除了互联网行业,不具备通用性,很难迁移。

从深燃接触到的多名中年程序员来看,他们的转型之路大致可以分为三条,一条是完全跨界,比如当培训老师、做销售等;一条是仍然留在互联网行业,结合自身职业积累,转型做产品或项目;还有一条是创业,一些吃到行业红利的程序员积攒了比普通人更多的财富,有一定的创业启动资金。每一条都有转型空间,但每一条都面临挑战。

王妄的转型之路属于第一类。现在,他的生活彻底变了。

以前在互联网大厂,不需要打卡,他早上11点到公司,午饭和晚饭都在公司吃,中午还能睡一会儿,到了晚上10点,也就是公司可以报销打车费的时间点,打车回家。工作时间虽然长,但不忙的时候,他能看看新闻、吃吃零食。

做销售后,他得早上8点到公司打卡,在正式上班前,还得跟着做一套“打鸡血”的动作,开动援会、唱励志歌、跳抓钱舞、喊口号“我行我行我最行”,他混在人群里,歌名不知道,歌词记不住,就跟着假装哼哼几句。然后就各回座位,开始给顾客打电话,一直到晚上8点下班。

“办公环境太差了”,王妄说,以前在互联网公司,人人一张桌子、一把人体工学椅,但现在,两个人挤一张桌子,椅子坐久了就难受。他是冲着高薪来的,他听说做得好可以一个月收入几十万,但让他感到焦虑的是,快两个月了,他还没有开一单。

“使不上劲,不知道怎么办”,做程序员的时候,遇到不懂的自己还可以学习,但是,做销售,“没有资源,即使学习也没有用,资源只能一点点去攒”。为了找客户,每天他只能在网上大海捞针,打电话,发私信,发帖子。

莉莉属于第二类,她不赞同跨行的转型,跨度太大,也发挥不了之前作为程序员的优势。

她的转型思路是,要把自己的硬技能和软技能结合。“程序员只解决具体问题,就像是生产线上的一个螺丝钉,只管做,不用和业务方交流”,她觉得自己沟通能力不错,情商也还行,把多年积累的技术和产品沟通能力相结合,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也能避免在拥挤的程序员赛道卷。

做了两个星期业务分析师,她感觉自如又轻松。收入不比做程序员的时候低,最让她开心的是不用像程序员那样每天都要赶进度,这类产品经理的工作更有弹性,到下班时间问题还没有解决,大家会默认明天再讨论。

“懂技术的产品,还是吃香的”,小林也说,她观察了一下,身边的程序员要么转产品、要么转项目,转型成功的人不少。

创业的结果,则是因人而异。

今年37岁的老黄,一边做着自己喜欢的产品,一边做起了蚕丝被生意。

2010年一开始工作,他就进入了阿里巴巴,成为了一名程序员。2010年是行业更替的节点,PC互联网留下落日余晖,移动互联网开始崛起,一波大公司冒头,移动互联网行业进入了最好的10年。在这10年,他升职加薪,最多的时候管理了小一百人的团队,薪资从最开始的月薪8000元,到年包上百万。薪资加房产、投资,总资产已经在1000万左右。

有一定的财富积累后,2019年他主动从大厂离职,延续年轻时做产品的理想,攒了一个四五人的团队,开发了四款小而美的产品,包括日程管理软件、字典软件、IOS桌面美化软件、日记软件。

这类软件主要依靠会员付费获得收入,但都不足以支撑员工的工资,“基本上都是亏本的”,老黄说,“如果我自己出去工作,年包大概在100万到200万之间。这账没法算,算的话,我就亏死了”。

另一个卖蚕丝被的业务,是因为他想试试没做过的领域。他和一个工厂谈合作时,意外聊得来,就索性入股成为了合伙人,负责品牌、产品、设计、营销。“这个生意,从做的第一天开始,就是不亏钱的”,老黄说,但做生意收入不稳定。他预估今年销售额能达到100万左右。

他形容自己的现状是,“体力上是多打两份工的感觉,但精神上很满足,因为觉得未来有无限可能”。

有人已经离开,有人还往里挤

转行做销售后,王妄反倒感受到了互联网行业的甜头。

他承认自己吃上了互联网行业的红利。他的一位大学同学毕业后从北京回到老家,一个月挣4000元,还要还2000元的房贷,每个月能自由支配的钱很少。每次过年回老家聚餐,八九个人吃了五六百块钱,结账的时候,其他人都不敢往收银台凑,都是他主动掏钱请客,“其实八九个人花这个数字不算多,但对他们来说,那是很多钱了”。

但他还是充满焦虑和迷茫,“欲望养大了,就很难下来了”。做销售后,一个月拿9000元底薪,相比于之前近50万年薪,收入缩水了大半,为了增加收入,他又接了帮人做PPT的兼职,最近每天下班还要花1个小时学习做PPT,还能额外有一些收入。

“家里每个月固定支出3万元,每天一睁眼,一千块就没有了。要还房贷,要交学费”,他考虑过让孩子转到学费更低的公立幼儿园就读,但当他看到小区里五六岁的孩子已经可以和外国人自如交流后,下不了这个决心。他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如果有能力,就能送他上国际学校了”。

财富如海水,喝得越多越渴。老黄有些理解不了这样的焦虑。

依靠过往在互联网行业的财富积累及投资收益,他希望用一种“站着挣钱”的方式让资产增值,等实现财务自由后,然后就去当出租车司机、给人理发,尝试各种新事物。每次身边有朋友抱怨说压力大,他总会说,“那你把手里的房子卖掉一套不就行了”,在他看来,一些程序员到中年,已经赚到了在其他行业很难赚到的钱,“这样的中年危机,都有欲望在作祟”。

虽然都有35岁焦虑,一个值得一提的现象是,和深燃交流的这些中年程序员都提到,不论转型成功与否,写代码仍旧是他们的退路。

快两个月没有开一单的王妄很迷茫,他给自己的时间是半年,半年后还没有起色,就回去做程序员。只不过要降低预期,接受薪资缩水。

90年出生的大牛,在成为程序员之前做过几年销售。和销售比起来,他更喜欢程序员这个职业,人到中年,他开始思考转型,计划开启自己的爱好去学画画,未来在网上接单。就算这个收入养不活自己,他也相信,还是能降低预期找到一份程序员工作。即便找不到,他相信做程序员这个职业培养的学习能力,也能让他在其他行业找到一席之地,程序员这个职业给了他底气。

尽管年纪不大,95后张嘉已经经历了从程序员到销售,再到程序员的转型。之所以做销售,也是因为做程序员加班严重,每天晚上12点钟下班,焦虑到晚上做梦都在写代码,转做销售后,他的业务还算顺利,好的时候一个月收入2万,差的时候一个月4000元,还很快就做到了部门主管的位置,但后来部门业绩下滑严重,他觉得压力大,就又转回了程序员行业。这次他好好挑了挑,新找的这家公司,薪资在行业里不算太高,但不再996,让他感觉到很幸福。

这段“回流”的经历,让他对这个职业改观了不少,“毕竟,工资还高”。

程序员的确依旧是高薪职业。根据近日拉勾网发布的《2022程序员群体职场洞察报告》,有77%的本科毕业生起薪超过1万元,远高于其他专业,而在年龄层上,大龄人士薪资更高,85前的程序员,月薪5万以上的,占比达33%,是各年龄层里比例最大的群体。

尽管有35岁职业焦虑,程序员依然是当下最受追捧的职业之一。这是近五年来高考最热门的专业之一,高校也在扩招,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2021年中国普通本科批计算机类专业招生数量持续增长,2021年已达36万人,相比2017年增长了38.4%。各大培训班也在向社会批量输送程序员,社交媒体上,不少人向往着“转码”。

一面是高薪吸引下,仍旧有大把的年轻人涌入行业,一面是35岁焦虑,如果不能成为塔尖上的人,很容易被年轻人所替代。

只是,随着行业红利的消失,程序员的薪资也正从高速发展逐渐回归到常态里,跳槽一次,就涨薪一次的时代过去了。不论如何,中年程序员,到了调整心态,接受职业光环褪去的时刻。

*题图及文中配图来源于视觉中国。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皆为化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