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和蛇的故事 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实时新闻
- 2023-10-03 15:17:14
- 7
摘要:
农夫和蛇的故事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前言:《农夫与蛇》是一个寓言故事:它讲的是在寒冷的冬天,农夫救了一条冻僵的蛇,而蛇却恩将仇报狠...
农夫和蛇的故事 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前言:《农夫与蛇》是一个寓言故事:它讲的是在寒冷的冬天,农夫救了一条冻僵的蛇,而蛇却恩将仇报狠狠地咬了农夫一口,使得农夫一命呜呼的故事。作为寓言故事它的教育意义是:我们不能做像蛇一样恩将仇报的人,而应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然而在我们学习了自然科学之后和将其与当下社会现实相结合的时候,我们就对《农夫与蛇》的故事有了自己不同的见解和看法。
一、农夫行善的初心是对的,无可厚非,但是行善的对象有待商榷,善良也要有选择和力量
蛇在中西方神话故事和寓言故事里都是邪恶的“代名词”。
①西方神话传说《伊甸园》里蛇是诱导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的“黑暗使者”。它不但自己偷吃了禁果而且诱惑夏娃和亚当吃了禁果,才有了人类的繁衍和生老病死,有了女性的十月怀胎的生育之苦,有了男性的日出而作的身体劳作。
②《农夫与蛇》故事中,蛇是恩将仇报的“小人”。我们通常会把蛇和一些道德败坏的负面人物联系在一起。
③伊索故事中《蛇和狗》的故事,蛇偷吃小孩子,与狗打斗,最后被狗咬死,但却害主人误杀了狗。这里蛇是“恶魔化身”,更是“麦克白夫人”。也就是说蛇不但直接伤害人,而且其余毒更是可怕。
“蛇”是邪恶的代表,那么我们应该明辨是非,对于那些善良、弱小的事物应该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但是对于一些恶势力,我们坚决不能为之动容,不然就是引火上身,我们的善良应该有选择,更应该有力量。比如网上一直深受关注的“江歌案”,江歌就是现代版的“农夫”,她足够善良,但是却有点盲目,才让自己成为了悲剧的主体,让人们在痛恨坏人的同时,为她感到深深的惋惜。
二、根据自然科学和生物学知识:蛇是因为蛇类是变温动物,又被称为冷血动物,体内温度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冬天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蛇的体温也下降,机体的功能也减退。蛇进入冬眠状态,以这种方式来适应低温环境。
也就是说蛇在冬天冬眠是一种生理反应,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当它在寒冷的冬天突然“惊醒”之后,它的内心是恐惧的,它可能会做出一系列的正当防卫和应激反应。
我们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不能过于盲目,而应该摸清事实,再去行动,所谓的“三思而后行”就是这个道理。
三、蛇与农夫之间没有建立起“安全岛”,超越了安全距离,必定两败俱伤
1.蛇的本性是冷血、攻击性强、有毒。所以蛇经常出现在人类足迹罕至的丛林和草地、甚至水里面。它在刻意远离人类,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就像这次的由食用野生动物而引发的疫情,就是人类打破了安全距离,才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
2.农夫一心向善,但是却把毒舌揣在怀里,这就很是过犹不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交流都应该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不然就会互相伤害,哪怕是最亲近的人,也应该给对方留一点自己的空间,更何况是对一个“陌生人”,做到掏心掏肺,真的是有待商榷,这样的善良不是善良,而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四、社会在发展,人们对寓言故事的理解也应该推陈出新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我们知道蛇虽然有毒,但是它是一种“益虫”,是蚊子、田鼠等的天敌,是农民的“好朋友”。我们在给孩子讲关于“蛇”的寓言故事的时候,也应该进行自然科学知识的普及,让孩子明辨是非,而不是人云亦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这个道理,要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求真精神。
#结语:《农夫与蛇》的故事值得我们深思,也更应该用现代的观点和视觉去看待问题,只有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开卷有益”。如果农夫足够“明智”,蛇也可以安然“冬眠”,就不可能有两败俱伤的局面出现。
发表评论